ID: 21005856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演唱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日期:2024-10-1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35835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4课,演唱 牧场上的家
  • cover
《牧场上的家》 ———小学五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牧场上的家 学科 音乐 学段 小学高年级 年级 五年级 相关领域 感受与鉴赏、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都有不同层次的涉及,主要突出表现领域的演唱。 教材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卷网-: 人民音乐-出卷网- 是否已实施 是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歌曲情绪,体会歌曲意境,做到准确歌唱。 (二)理论依据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部分音乐能力》“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分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方面。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就不可能产生相应层次的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和审美感。本课教学设计依据课标中表现领域的相关建议,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等实践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内容分析 1. 作品背景分析 《牧场上的家》原名Home on the Range ,是美国西部的一首经典歌曲,被称为非官方的西部圣歌。在1947年 堪萨斯州 将其选为州歌,同时此歌也被美国西部作家协会收录在西部经典100首之中。歌曲中描述了美国西部牧场田园生活: 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之情。 2. 音乐要素分析 旋律及结构分析 歌曲旋律呈波浪式。主要节奏型 和它的弱 起变化节奏型贯穿全曲。歌曲以典型的弱起旋律:属音向主音的上四度跳进开始,之后级进与跳进的交叉运用使旋律连贯悠扬,八分音符在弱拍上的多次运用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和张力。 歌曲四三拍,G大调,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段是平行乐段,由两个带弱起的变化重复乐句构成a+a’,两个乐句的起始旋律均呈上行走向,有小起伏,第一句停在属音,第二句停在主音,是典型的西洋大小调和声体系。 B段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A段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情感。 音响与风格 教材所配音频为童声齐唱,其中间奏由萨克斯与钢琴呈现,二者略带即兴的旋律呈现出爵士音乐风格,给歌曲增添的了不少流行音乐色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授课班级是五(2)班,本班有37名学生,其中女生25人,男生12人。通过调查了解到,本班学生之中有10人学习器乐,2人学习声乐,3人学习舞蹈。通过前一阶段的音乐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从本课从音乐的核心内容———旋律的角度出发,在发声练习中提前渗透歌曲的音乐要素:弱起节奏和旋律骨干音。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唱好歌曲。 1. 准备阶段———听辩法、模唱法和视唱法。围绕音乐核心要素,训练音乐记忆能力和内心听觉。 2. 学唱环节———情境法、体验法、画图形谱、旋律线等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情境,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要素,划分歌曲结构。 3. 唱好歌曲———识读乐谱、挥拍演唱。通过识读乐谱和挥拍演唱进一步唱好歌曲。 4. 在其他环节中还运用了模仿法、讲授法,激发学生兴趣。 (四)技术准备 1. 课前用Sibelius6打出歌谱 2.用QQ影音将音频按乐段截取。 3.用演示文稿制作课件。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体会歌曲意境,感受美国儿童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视唱、聆听、挥拍演唱、二声部演唱等方法有感情地演唱,充分感受音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