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0809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苏教版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91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苏教版
  • cover
寓言两则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有两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选自 出卷网《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二》,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寓言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寓言故事的解读,理解 出卷网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两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仅仅从语言和情节上来理解并不是难事。但想要让孩子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想象、说话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 出卷网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始5分钟:学习下列8个寓言故事(读一读,大致了解故事内容及寓意) 杯弓蛇影 班门弄斧 程门立雪 打草惊蛇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学习“寓”字。 出卷网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 出卷网(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 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三、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 出卷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