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09932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一单元 童声中国娃《草原赞歌》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378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一
  • cover
《草原赞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演唱《草原赞歌》 2、歌表演《草原赞歌》。 2、介绍欣赏《草原小姐妹》琵琶协奏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特点。学习耸肩、骑马、挤奶、挥鞭等律动,感受蒙古族的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欣赏具有蒙古族风格的儿童歌曲《草原赞歌》,体会歌曲中的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体会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深厚情感。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格。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演唱方式和乐器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艺术。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歌曲,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通过课件的欣赏,感受草原特有的风光和辽阔。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演唱、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伴奏乐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听一听 师:今天老师啊给你们带来一段歌曲(师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片段),请你们仔细听(听完再问)你们知道歌曲中唱得是什么地方吗? 师总结:同学们真聪明,辽阔的大草原,无边无际,有成片的羊群,有奔驰的骏马,有美丽的蒙古包,还有大草原上居住着的勇敢善良的蒙古族牧民们,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看,草原的小姐妹们跳着她们的舞蹈正欢迎你们呢(设计意图:学生观看大草原图片、舞蹈视屏,学习体验蒙古族舞蹈经典动作,引导学生了解草原魅力) 2、跳一跳 师:让我们也加入她们的队伍来回应她们的热情。师带领学生们跟着《草原小姐妹》背景音乐,学习蒙古族特色舞蹈动作:耸肩、挤奶、骑马、挥鞭。 设计意图:律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舞蹈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参与体验民族特色,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唱一唱 师;蒙古族牧民们果然非常的能歌善舞,刚才我们体验了他们的舞蹈,接下来让我们去欣赏一下他们的歌曲吧!(初听《草原赞歌》)谁能来说说看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么样 歌曲的速度 稍快 歌曲的情绪 轻松活泼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轻松活泼的歌曲《草原赞歌》 2、分两部分学习歌曲 a、跟琴演唱前四句旋律,找一找乐句的相同和相似(旋律和歌词可以师生接龙唱) b、后四句注意歌曲中的衬词“啊 哈 嗬 嗬咿” 师讲解陈衬词的运用:具有典型的蒙古族民歌特征,大草原的人们在喜悦与自豪中为我们展现了草原家乡的,美好生活。 2、歌唱拓展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下面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演唱,听一听,老师是怎样跟你们合作的?(前四句歌词进行轮唱) 这种此起彼伏的演唱方式叫作“轮唱”,就像表现出了大草原上的羊儿你追我赶的热闹场景,你们也来试一试。(师作指挥) 3、奏一奏 师:唱的真不错,为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今天杜老师带还来了几样伴奏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乐器 (双响筒、串铃) 师敲双响筒,问学生,你们觉得双响筒发出的声音感觉像是在模仿什么的声音。生:马蹄声。你能来试试敲一敲吗?师出示双响筒节奏 X X X X 师:串铃用来表现羊儿脖子里带的小铃铛发出的声音 出示串铃节奏 X-|X- 让我们一起来为这首好听的歌曲伴奏吧(部分学生加上乐器,其它学生演唱歌词) 4、演一演 师:同学们的表现能力真强,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吗?让我们加上我们的轮唱,乐器伴奏,完整的来表演这首《草原赞歌》。 5、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