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12269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演唱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758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3课,演唱 顽皮的杜鹃
  • cover
顽皮的杜鹃 ———小学三年级第3课教学设计 1、 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 “以音乐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紧抓“顽皮的杜鹃”的音乐形象,从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出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演唱实践中领略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持久兴趣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结合“强调了音乐实践”的指导思想,鼓励孩子们进行表演唱。 (二)理论依据 本课的理论依据是: 《音乐课程标准》中“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旋律清新流畅,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场景。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调性为F自然大调。 歌曲是由带弱起的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每乐句都有两个乐节,且每乐节的结尾都有“sol mi”的音调模拟杜鹃的欢快的叫声并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活逼真。第一乐句由两个相同乐节构成,在“do mi sol”上进行的明亮音调仿佛将人们带入了美丽的森林。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为重复乐句。这些特点将作为学习歌曲的突破口。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针对我校三年级一班的学生进行设计。本班共40人,男生18人,女生22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因我校从二年级开始开设音乐基础课,所以学生在演唱能力、律动感受、识谱能力等三个方面有较好表现。这些都是上好本堂课的有利资源,但也不乏有基础差、律动表现欠佳的同学。 1.歌曲演唱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演唱歌曲的能力。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能基本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且基本不会出现喊唱的现象,仍欠缺精准且不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因此,本课中以感受音乐形象为基础来设计故事情境,聚焦音乐要素,结合观看动态旋律线让学生能更准确演唱歌曲。 2.律动表现方面 本班学生对于准确的判断乐曲的速度以及强弱规律的具备一定能力。他们喜欢律动,乐于模仿,但仍缺乏一定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所以在本课中,我让学生以在想象为基础上进行模仿表现,再尝试激发学生的创作力与参与活动的热情。 3.识谱能力方面 本班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识读C大调的乐谱,三年级开始涉及移动do乐谱的识读,基本具备了识读片段首调乐谱的能力。本课《顽皮的杜鹃》为F自然大调,且由三个四小节的乐句重复构成,所以学生可以尝试完成本节课的识谱内容,以达到自学歌曲的目的。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情境创设、聆听感受、启发想象、体态动作、合作实践 教学手段:紧紧围绕“顽皮的杜鹃”的音乐形象进行乐谱的识读以及学唱,最后结合律动模仿、想象创造,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这一主题组织实施,将音乐教学有机地融合在音乐活动中。 (四)技术准备 1.网络下载“杜鹃”的音效。 2.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 3.用Sibelius制作乐谱以及音频。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学习音乐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演唱基本没有喊唱现象,但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声音,乐谱识读能力不够。 预测问题1:识读一间乐谱困难。 对策:将乐谱拆分识读,并结合故事情境寻找乐曲中重复的规律,在听觉强化的基础上由易到难的逐步识读完成乐谱。 预测问题2:连贯的唱法和跳音的唱法区别不开。 对策:聆听感受、想象“杜鹃”展翅与飞行的状态、结合律动表演,对唱法进行区分。 预测问题3:弱起节拍的强弱规律把握不当。 对策:引导学生先在“杜鹃”飞行的情境中进行正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