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项脊轩志 1.“三五之夜”中的“三五”是指农历每月的_____日,也叫“望”日,过了这天的第二天叫“既望”。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先大母,指_____。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帝王的母亲)、大父(祖父)、大母(祖母)。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先妣,指_____。《礼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去世的父亲称“_____”,去世的母亲称“_____”。 十五 去世的祖母 去世的母亲 先考 先妣 复习任务一:积累文化常识 3.室西连于中闺 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_____”,女子的住室称“_____”。文中的“中闺”指_____。 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指男孩_____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儿童时期,头发向上收起,束成小髻,称为“_____”,于是称童年时期为“_____”。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而“成童”即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一般认为是十五岁。 闺女 闺房 内室 十五 总角 总角 1.襁褓: 婴儿。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孩提:2~3岁的儿童。 2.垂髫(tiáo ):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总角: 指幼年儿童。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4.豆蔻年华 指女性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及笄jī 指15岁女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束发 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冠、加冠、弱冠: 20岁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 ) 8.而立:指30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指40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指50岁 11.花甲、平头甲子,耆,耳顺: 指60岁。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2.古稀:指70岁。“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13.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 14.期颐:指百岁。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 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第1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方丈( ) ②渗漉( ) ③顾视( ) 一丈见方 渗漏 环视 前面开了四个窗子,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用(北墙)遮挡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屋里才亮堂了。(得分点:周、当、洞然) 复习任务二:积累文言知识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④胜( ) ⑤偃仰( ) ⑥啸歌( ) ⑦冥然兀坐( ) ⑧万籁( ) ⑨斑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