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21519

9.2《项脊轩志》课件(共5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312643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刘禹锡—陋室 梁启超—饮冰室 蒲松龄—聊斋 欧阳修—非非堂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比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鲁迅的“绿林书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有光的这间小小的书斋,听听他的光阴故事,学习这篇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 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探究文章围绕“喜”和“悲”展开叙述,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感情的写法 3.品析文章通过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 壹 知人论世 学习目标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宣化里人。 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35岁中举,八试不第;迁嘉定,收徒讲学;花甲及第(中进士),授长兴县令,后任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 其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8岁时,母亲周氏去世; 17岁时,奶奶夏氏去世; 18岁时,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 20岁时,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 24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 29岁时,发妻魏氏去世;32岁时,魏氏婢女寒花去世; 33岁时,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 35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 43岁时,长子去世;44岁时,继室王氏去世。 48岁时,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 60岁时,考中三甲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 64岁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 65岁时,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 补充知识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补充知识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一次,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文学常识·唐宋派散文 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腐朽,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他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归有光的散文多以身边琐事着笔。“项脊轩”是他的书斋名,也是他家庭变故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伤。 文题解读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项脊”之意有三: 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 二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追宗怀远”之意。 三是因项脊是撑起一个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