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21607

2.4体温稳定的调节(教学课件)(共27张PPT)——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5-05-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73251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2019,苏教版,生物学,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四节 体温稳定的调节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01 02 学习目标 简述体温的概念、产热和散热的途径,结合体温调节的过程,深化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 了解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及意义,并构建体温调节的概念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03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况,分析说明维持体温体温体温稳定的意义,培养社会责任。 新课导入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发热(发烧)的经历。当发热初始,体温稍高时,父母会让我们注意休息,多喝水,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能力使体温恢复正常;当高烧不退的时候,医生会通过相应的检查,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其中,测量体温是医生诊疗的基本步骤之一。那么,人体各部位的温度都一样吗? 积极思维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都一样吗? 事实: 1.在各种环境温度下,人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完全一样。在研究体温时,通常将人体分为核心部位和表层部位。核心部位的温度称为体核体温,表层部位的温度称为体壳体温。 2.人体表层部位温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研究表明,体核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小,即体核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例如,肝部约为38℃,脑部约为38℃,直肠部约为37.5℃。 积极思维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都一样吗? 1.比较说出人体各部位温度的差异情况。 例如,环境温度为23℃时,人的皮肤温度分别为:足部约27℃,手部约30℃,躯干部约32℃,额部约33℃。环境温度为35℃时,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将缩小。而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将变大。体核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例如,肝部约为38℃,脑部约为38℃,直肠部约为37.5℃。 2.分析为什么生理学把人的体温确定为体核的平均温度,而不是体壳的平均温度 人体表层部位温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体核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小。 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1.体温: 2、体温常用测量部位: 3.人体体温过高或过低的危害 当脑温超过42℃时,脑功能将严重受损,并导致脑电反应完全丧失。当体温超过44~45℃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不可逆变性,进而导致死亡。体温过低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降低。体温低于34℃时,可引起意识障碍;低于30℃时,可导致神经反射消失,心脏兴奋传导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当温度继续下降至28℃以下,心脏活动会停止。 口腔温度平均为37.2℃、腋窝温度平均为36.8℃、直肠温度平均为37.5℃ 人体体核部位的平均温度 (37℃左右); 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4.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 物理性散热 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行为性散热 减少衣物等 代谢性产热 细胞代谢 反射性产热 战栗 行为性产热 运动等 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5.人体的产热 主要由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代谢时产生;也有反射性产热;战栗;行为性产热;运动等; 6.人体的产热器官 从基础状态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肌肉和脑等;从影响体温看主要是肝和骨骼肌。 组织器官 重量 (占体重的百分比) 产热量(占机体部产热量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 运动或劳动 脑 2.5% 16% 3% 内脏 34% 56% 22% 骨骼肌 40% 18% 73% 其他 23.5% 10% 2% 几种组织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产热量 7.人体的散热 (1)人体的散热器官或系统:皮肤(主要)、汗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排泄系统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7.人体的散热 (1)人体的散热器官或系统:皮肤(主要)、汗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排泄系统 辐射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传导 对流 蒸发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质) 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7.人体的散热 (1)人体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