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望 岳 杜甫 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 一、我知道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二、我发现 1.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2.交流诗中景物,并想象朗读 3.这首诗的名字是《望岳》,但是全诗没有写一个“望”字,而每一句却又都写的是“望”,不知道你能否发现是怎么写的。 交流我的发现: 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观察角度(由远到近) 4.作者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又是怎样描绘的呢? 写作手法、修辞的角度分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写出了泰山青翠山色一望无际,表现了山势延绵不尽的特点以及雄伟阔大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拟人,虚实结合。钟:聚集之意,把神奇秀美的景色全部聚集到泰山,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割”字写所见泰山将阳光切断,形成南北明暗对比强烈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决眦”二字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之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写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会当”、“凌”表现诗人登临绝顶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同时也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的体现。 5. 想象你自己化身为诗人站在远处,面对泰山的高峻以及诗歌描写的内容,自由朗读,读出诗中的画面。 1.诗歌阐释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他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胜利。 三、我认为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有没有落地的哀愁之情? 我看到一个 的杜甫 自信满怀 文采风流 意气风发 英姿勃发 雄心勃勃 志在四方 无所不能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⑵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⑷恨别:怅恨离别。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⑹抵:值,相当。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⑻浑:简直。欲:想,要,就要。不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现在,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我看到一个 的杜甫 心系国事 这就是我们的杜甫。命运折磨了他,也升华了他!时代蹂躏了他,也成全了他 老病穷愁 满目凄凉 思家心切 忧国忧民 布置作业 背诵该诗 原文+翻译+注释原格式,写在作业本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