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25921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25760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PPT,21张,课件,长沙过贾谊宅,诵读
  • cover
(课件网) 长沙过贾谊宅 学习目标 1、了解与刘长卿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历史背景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领会作者孤独寂寞、痛苦惆怅的情怀; 4、培养学生良好的赏析诗歌的习惯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解 题 长沙/过/贾谊宅 拜访 事件 地点 对象 内容:在长沙拜访了贾谊昔日居住的宅子,凭吊贾谊。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洲南巴尉(今广东电白)。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之后担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想到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七言律诗。 01. 咏史怀古诗 以登高望远、咏怀古迹、咏叹史实等为抒写对象。通过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吊古伤今的目的。 知识链接 读准字音,节奏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qīng zhé huàn qī báo qǐ lián 贾谊(jiǎ yì):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独:一作“渐”。 汉文:指汉文帝。 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读懂诗意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贬官 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贾谊被贬长沙居留三年,千年万代只留下他的悲哀。 秋草荒芜,我独自追寻着昔人离开后留下的陈迹,只见暗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独”字表现出诗人对贾谊的景仰和难掩的孤独落寞。 “空”字营造出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感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 “秋草”“寒林”等景物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帝刘恒这样的有道明君尚且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没有情感,又怎能理解当年你凭吊屈原时的伤怀 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 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忠心 道出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把自己遭遇与贾谊屈原联系在一起,深化咏叹的主题。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江山寂寞,秋风萧瑟,落叶飘飘,枯木摇摆,真可怜你,当时究竟是为什么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 有意设问,自怜自叹,抒发被贬的悲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概括各联的主要内容 首联:贾谊被贬,身世悲凉。 颔联:情景交融,暗示时政。 颈联:反语双关,无限愤懑。 尾联:抑郁悲凉,痛苦无奈。 诵读全诗,本文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史悲 景悲 情悲 己悲 悲 整体感知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分析1:诗中后六句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 秋草 寒林 人去 借景抒情: 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独 寻 一种景仰向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