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26006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课件

日期:2025-02-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0542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其二) 刘桢 1.结合注释,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理解诗句大意。 2.通过朗读、合作探究等方法,品味语言,赏析对比、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诗人对从弟的劝勉之意;培养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目标 刘桢( —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性亢直。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但作品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原有集,已佚,明人集有《刘公干集》。 作者介绍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体感知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体感知 挺拔的样子 形容风声 多么 遭受 内容精讲 高高耸立在山峰之上的松树,迎着瑟瑟的山风。风声是多么猛烈啊,松枝是多么刚劲!顶着寒冷的冰霜,松树却能终年端正。难道没有遭受严寒的侵袭吗?松柏自有(不惧严寒霜雪的)本性。 深入探究 题目是《赠从弟》,为什么全诗却在写松呢? 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坚定的人格追求。 深入探究 首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山上松”与“谷中风”开展了较量,“亭亭”写出了松柏的傲然姿态,“瑟瑟”写出了刺骨的风声,对比之下,松树依旧挺拔耸立,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首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深入探究 这两句诗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越是要挺立风中。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赏析“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诗。 深入探究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赠从弟 首联写松树生长的风姿,高耸在山巅,迎着山风而立 颔联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山风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 颈联写松树顶着霜雪,却仍能“端正” 尾联写松柏经历了风雪之后,展现其更加坚强的本性 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改本性。 结构梳理 通篇以松柏而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将此诗赠与他的堂弟,目的是为了让堂弟像松柏一样,不畏严寒,屹立不倒。 主题归纳 1.托物言志 托立于寒风中的松柏来言志:勉励堂弟应坚贞自守,不因外力而改变本性。 表达技巧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赠从弟》(其二)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而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执着的品质,托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拓展迁移 《赠从弟》(其二)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