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26065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单元《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9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单元
  • cover
课题:弯弯的月亮 【教学内容】 1、欣赏《思乡曲》; 2、学唱《弯弯的月亮》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的气息、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结构,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乐于参与聆听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对音乐的体验、欣赏、演唱等各种形式,充分体会《弯弯的月亮》中的思乡之情,以获得音乐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小提琴曲《思乡曲》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的是第五单元《故乡歌谣》,说到故乡,古有《水调歌头》忧思难忘,今有《》思乡情长,可以说,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思乡之作举不胜举,思乡是永恒的主题。这一单元我们就一起走进思乡的乐章。 1、欣赏《思乡曲》第一段(音乐01:10) 问:看到了什么画面? (评价: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是的,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班有多少人啊?那我们四十几个人就能看到四十几幅不一样的画面,音乐是为什么有这样神奇的力量,让大家看到不同的画面?请大家跟随老师接着欣赏) 2、再听第一段 (1)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老师来边听边画旋律线。(空手画) 出示谱例,最好为线谱。(看情况,可做两遍) (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旋律线有什么规律?(是往上还是往下走的) 师:这个在音乐中叫做旋律的下行。师弹奏D大调上下行音阶,生对比。(上行渐强,下行渐弱) 上行音阶:有推动力,是不断前进的,有力的; 下行音阶:情绪递减,低回缠绵。 总结: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的那么多伤离别的画面,是因为这段音乐的旋律是下行的,才能让我们有这些丰富的情绪体验,当然,情绪的体验是丰富综合的,下行并不是绝对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呢,请大家继续用心聆听。 3、听第2段:03:02-03:33 (1)思考:听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了什么情绪体验?(播放音乐) (2)与第一段旋律对比 师:这段与刚刚那段对比,情绪上是否产生了变化? (伤心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但是里面还透露着淡淡的哀伤。) 4、揭题:出示课题马思聪《思乡曲》 师:刚刚我们所听到的旋律都是小提琴演奏的,这是马思聪离开故乡思念故乡所作,所以同学们刚才能听出各种伤离别的画面,老师要为你们点赞。 5、为什么我们听第二段的时候没有那么感伤?(从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分析) 速度:快 节奏:密集(疏密给学生选) 力度:强 师小结:刚刚让我们产生音乐情绪的要素,我相信同学们有了初步的了解,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节奏的疏密等变化都可以让人产生情感的不同体验。 过渡:好,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完整的聆听这部经典之作,这部作品是在抗战时期创作的,现在我们把时间的轴线往后拉,拉到现在的时光,听听这部作品。(播放《弯弯的月亮》) 三、学唱《弯弯的月亮》 1、完整聆听。(一听) 思考:听到哪些乐器?(学生自由回答,不评价) 师:我们再来听一下前奏。(边听边告诉学生:吉他—中提琴—口琴) 过渡:这首歌除了人声以外,只用了这三种乐器,为什么我们能听出这么丰富的音乐感觉呢?因为作曲家巧妙和聪明地运用了音乐要素。(师语气亲和) 2、请你们看歌谱(出示歌谱),跟音乐轻声哼唱。(放伴奏) 3、唱完纠正(2-3个)气息、音准、咬字 师:老师把人声的音量减弱了,但是你们演唱的很好,可以看出你们对音乐的喜爱,为了让你们唱得更好,老师要给你们几个小小的建议) 坐姿、轻声(不要喊唱)、注意气息、音准、音高 4、针对进拍不齐(截取第一段) (1)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歌曲前奏结束的时候,进拍不齐,现在请同学们默唱,注意听。(提示气口) (2)唱出声音,提示气口。 (3)唱出声音,不提示气口。 师:评价学生(夸) 这就是音乐的素养,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进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