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对好朋友》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富有民间特色的创作歌曲。这首歌采用四二拍,微调式,一段体结构。它的旋律活泼明快,节奏紧凑有力,生动地描绘了小伢伢和小姐姐一同放牛放鸭,唱着歌儿回家的欢乐场景。歌词中突出了"小朋友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这一主题,而"哩咚咚哩咚"的拟声词更是为歌曲增添了无穷的趣味,使整首歌曲充满了童趣和活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音乐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好奇。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素养,能够跟随简单的节奏和旋律进行歌唱。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节奏把握和音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考虑到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本节课将融入丰富多彩的互动和表演元素,以保持他们持续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一对好朋友》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2.艺术表现:指导学生用愉悦的声音和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放牛放鸭的场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文化理解:通过歌曲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的特点,培养他们珍惜友谊、热爱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愉快的声音和活泼的情绪准确演唱《一对好朋友》,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中"哩咚咚哩咚"的节奏和音准,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1.游戏法: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表演法: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加深理解。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4.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方法,学生模仿学习。 5.讨论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 2.钢琴 3.牛和鸭的头饰道具 4.节奏卡片 5.旋律图示卡片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学生们问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 教师播放农村背景音乐,包含鸟叫声、溪水声和动物叫声。 音乐停止后,教师轻声问道:"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地方?" 学生兴奋地回答:"我听到了鸭子叫!""还有牛叫!""好像是在农村!" 教师点头赞许:"太棒了!你们听得真仔细。没错,这些声音确实让人想到了美丽的农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和农村、和放牛放鸭有关。它的名字叫《一对好朋友》。"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看看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播放《一对好朋友》的音乐。 音乐结束后,教师问道:"小朋友们,你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特别有趣的声音吗?" 学生兴奋地回答:"哩咚咚哩咚!" 教师:"没错!'哩咚咚哩咚'这个有趣的声音就是在模仿动物的叫声。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节奏吧。" 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哩咚咚哩咚"的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地模仿。 (二)探究 教师展示歌词:"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歌词。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我,歌词中的小伢伢和小姐姐在做什么吗?" 学生积极回答:"他们在放牛!""还有放鸭!" 教师:"很好!小伢伢和小姐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放牛放鸭。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吧。" 教师用钢琴弹奏旋律,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音准,同时鼓励他们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示范 教师:"歌曲学会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