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采菱》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采菱》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快活泼。这首歌曲巧妙运用了六声音阶,展现出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歌词描绘了水乡孩子采摘菱角的欢乐场景,生动反映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首歌曲既能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又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对音乐学习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多数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的了解较为有限。在演唱技巧方面,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简单的发声方法,但在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特点,本节课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江南水乡的初步认知,并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提升他们的演唱水平。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通过聆听和演唱《采菱》,能够感受江南水乡音乐的细腻与柔美,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掌握连贯气息的运用方法,学会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展现江南民歌的特色。 3.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用富有感情的方式演绎歌曲,表达对江南水乡的美好想象。 4.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采菱》,学生能够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和柔美的声音演唱《采菱》,准确把握歌曲的江南特色。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掌握切分音节奏的正确演唱方法,并在间奏处实现流畅的衔接。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综合运用听唱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七、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包含江南水乡图片、菱角生长过程图解、歌词展示、音乐播放等)、小白板。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美妙的音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你们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吗?(学生回答) 师:没错,这句话正是赞美江南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歌曲———《采菱》。在开始之前,我想请问大家,谁知道什么是菱?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菱都有些了解。让我们通过这首歌,一起探索江南水乡的魅力,感受采菱的乐趣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教师展示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师:菱是一种生长在池塘里的水生植物。它的根扎在泥里,叶子像三角形一样漂在水面上。菱的花是白色的,结出的果实就是我们常吃的菱角。菱角外壳很硬,有尖角,里面的果肉又甜又脆。不过,采摘菱角可不容易哦!成熟的菱角藏在水里,如果不及时采摘,很快就会沉到水底。 2.学生朗读歌词,感受内容。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采菱》的歌词。请大家跟着我,用心感受歌词中描绘的景象。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读完歌词,你们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歌词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并适时点评) (二)探究 1.聆听歌曲,讨论情感。 师: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首歌曲。请大家注意听,这首歌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师:听完歌曲,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讨论) 2.讲解D.S.反复记号。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虽然只有一段歌词,但我们听到的旋律却重复了两遍。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乐谱) 师:这是因为乐谱上有一个特殊的符号———D.S.。它是一个反复记号,告诉我们要从哪里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