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29333

【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森林的歌声》教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83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下册,5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森林的歌声》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森林的歌声》是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优美乐曲。这首作品巧妙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动物的声音,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感受自然之美的窗户。通过欣赏这首乐曲,学生可以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对自然世界的热爱之情。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对自然界的声音也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他们天真活泼,富有想象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然而,他们可能缺乏系统性的音乐分析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来深入理解乐曲的结构和内涵。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静心聆听乐曲,感受森林的美妙声音,体验大自然的魅力。通过音乐,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辨识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理解各种乐器在表现自然声音方面的独特效果。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敏感度。 3.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尝试用声音或动作模仿乐曲中的自然声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文化理解: 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如何表现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辨识不同乐器的音色,理解音乐如何描绘自然景象。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结构和主题变化,培养他们对音乐形式的感知能力。 六、教学方法: 欣赏法:引导学生专注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美。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或演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创造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培养创造力。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高质量音响、乐谱、森林图片或视频、简易打击乐器。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亲切地说:"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的《彼得与狼》吗?今天,我们要踏上一段新的音乐之旅。想象一下,我们正站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周围是茂密的树木,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学生可能会回答:"鸟叫声!""树叶沙沙响!""小溪流水声!" 教师继续说:"没错!森林里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声音。今天,我们就要聆听一场特别的音乐会———《森林的歌声》。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神奇的音乐世界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教师:"现在,我要播放这首美妙的乐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受森林的魔力。" 播放乐曲。学生闭目聆听。 教师轻声引导:"听听看,森林中的歌声来自哪里?是孩子们在唱歌吗?还是其他声音?你们能分辨出有多少种动物在歌唱吗?" 学生睁开眼睛,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真棒!你们听到了这么多有趣的声音。森林里确实有各种小动物在欢唱,还有流水、风声等自然的声音。" (二)探究 教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乐曲。这一次,请大家注意聆听乐曲的变化。想一想,作曲家是怎样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这些自然声音的?" 再次播放乐曲。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这些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补充:"没错,我们听到了笛子、竖琴和钢琴的声音。笛子悠扬婉转,像是鸟儿在歌唱;竖琴清脆动听,仿佛是小溪的流水;钢琴时而轻快,时而沉稳,像是树叶的沙沙声和大树的低语。" (三)示范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乐曲中的主要旋律吧。我来为大家演示一下,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哼唱。" 教师示范演唱主旋律,学生跟唱。 教师鼓励:"很好!现在,我们来用动作表现这些旋律。当音乐高昂时,我们可以伸展双臂;当音乐轻柔时,我们可以轻轻摇摆。来,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 师生一起用动作表现音乐。 环节三:巩固延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