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唐】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1.了解咏史诗的特点,学习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2.结合历史背景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领会作者孤独寂寞、痛苦惆怅的情怀; 4.背诵、默写诗歌。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世称“刘随州”,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安史之乱起,南奔流落江南,至德元载(756年)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后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 背景链接 这首诗作于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诗题解读 长沙/过/贾谊宅 拜访 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初期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力主改革时弊,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两千多年来,屈贾并称,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屡居兴废,却是历代官员春秋祭扫之地;才高薄命,英年早逝(33岁),贾谊故居虽历尽沧桑,但却是千载文人墨客尤其是迁客骚人留连凭吊高歌低咏之场。 在长沙拜访了贾谊昔日居住的宅子,凭吊贾谊。 贾生 李商隐(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七绝·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文学常识 咏史怀古诗 以登高望远、咏怀古迹、咏叹史实等为抒写对象。通过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吊古伤今的目的。 (1)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 (3)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4)语言:含蓄。 (5)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文学常识 咏史怀古诗 主要内容: 1)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2)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4)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鞭挞,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的讽刺。 初读诗歌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qī bó 初读诗歌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栖迟:居留。 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译文:贾谊被贬在这里三年,千百年来只留下了他的悲伤。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空见:只见。 译文:贾谊去后,我独自在秋草中觅迹,却只见斜日照耀下的寒林。 初读诗歌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指汉文帝。 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译文:汉文帝虽是有道明君,恩宠尚且太薄,湘水无情流逝,纵使贾谊在这里凭吊屈原,屈原有怎么会知? 初读诗歌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摇落:落叶凋零。 君: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是怜人,也是怜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