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①_____。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迭淹没,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驻足,②_____,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 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比喻、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框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蓬勃,溢满生机和活力。”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初生的婴儿总是不美的,革新中的事物也是如此。因为革新正是时间所孕育的婴儿。 然而,正如创业难于守成,好的开端是一切后继者的模范。在人类心灵中,恶似乎有一种自然的动力,它在发展中增强。而善似乎缺乏一种动力,总是在开始时最强。革新乃是驱除“恶”的药物。有病而不服药就意味着不断患新病,因为事物是随着时间而发展着的。因此,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又无智慧使之改革,那么其结局将只有毁灭。 既成的习惯,即使并不优良,也会因习惯而使人适应。而新事物,即使更优良,①_____。对于旧习俗,新事物好像一位陌生的不速之客,它引起惊异,却不受欢迎。 然而,历史是延伸的。若不能因时变事,而顽固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时间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它在运动中更新了世间的一切,表面上却又使一切似乎并未改变。假如不是如此,新事物发生得太突然,②_____。所以实行改革要十分谨慎。每一次改革都必须是确有必要而并非为了标新立异。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革新是时间所孕育的婴儿,革新中的事物如初生的婴儿,总是不美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在学本事、长见识的过程中,舒适有时候反而会是一种障碍。只愿意在驾轻就熟的领域待着,不想再费劲向前了。这种学习,很难进步。勇于走出舒适区,向艰难区循序渐进地进发,才能真正长本事。 其实,舒适区像一个圆。(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越畏首畏尾不愿努力,这个圆就越小得可怜。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什么也不愿干,把自己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度就只有“桶”那么大。气温一下降,这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