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47432

7.1《风景谈》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50983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风景谈,课件,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风景谈 茅 盾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 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 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 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 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 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茅盾 我们学过茅盾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以崇高 的境界和强烈的情感冲击了我们的心灵。今天,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 一篇和它并称为姊妹篇的作品《风景谈》。 新课导入 1、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赏析文章写作特点。 4、体会解放区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珍惜和平 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学 习 目 标 01 和人论世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 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人。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伟大 的革命文学家。 他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发起 成立“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 《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 艺 术 ,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新文化运 动的发展。代表作有小说《子夜》、 《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六 — 一 九 八六 茅盾诞生九十周年 中国人民邮政 1981年3月14日, 茅盾自知病将 不起,将稿费 25万元人民币 捐出设立茅盾 文学奖,以鼓 励当代优秀长 篇小说的创作。 J.129.(2-2) 1986 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 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 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同年年底茅盾回 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 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 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 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 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写作背景 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 课前预习检测(导学案) 癞(lài) 头 颀(qí) 长 掮(qián)客 黑魅魅(xū) 干坼(chè) 锄锹(qiāo) 札(zhá) 记 瞥(piē) 见 贻(yí)笑大方 铃铛 (líng dang) 妩媚 (wǔmèi) 摇曳 (yáo yè) 山坳(ào) 词语解释 百无聊赖: 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非常无聊。 贻笑大方: 贻:遗留。让有见识的内行人笑话。 万籁俱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怡然自得: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下笔如有神: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02 感知课文 课堂任务一 (导学案学习引导): 1、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六幅风景画, 并给每一幅图画加上标题。 学习提示:拟写标题时要做到人的活动和自然美景二者兼 备。 2、《风景谈》描写了延安军民的生活,我们从哪 些地方可以知道文章写的是延安 河畔声喧 (3) 高原归耕 (2) 沙漠驼铃 (1) 拟写标题 石洞趣读 (5) 桃林小憩 (7) 北国晨号 (9) 2、《风景谈》描写了延安军民的生活,我们从哪些 地方可以知道文章写的是延安 ①文中的“黄土高原”“北国”,指的是延安。 ②多处写了“河”,指的是“延河”。 ③人物活动的描写,诸如欢歌掮着犁夜归的人, 从“生产”归来、操七八种方音、唱雄壮歌曲的有文 化的青年人,在荒山石洞里读书的人,走过“天下最 难走的路”聚会在“茶社里的青年人,还有清晨号兵, 都可以让人想到写的是延安军民的生活 画面标题 画面结构 画面特点 第一幅 沙漠驼铃 主景:驼队,昂然高步,驼铃叮当 庄严,妩媚 背 景 :沙漠,茫茫一片,纯然一色 平 板 课堂任务二(小组讨论): 一副画面通常由主景和背景构成,请分析《风景谈》六幅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