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代诗歌三首 01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知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解诗题 浪淘沙(其一) 唐代教坊曲,后衍变为词牌名。 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为七言绝句体。代表作有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 什么是“浪淘沙”? 明诗意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虚指) 吹荡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同来自天边的巨风吹荡。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补充主语(请你带上我一同) 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虚指 ,写了黄河曲曲折折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黄河源远流长,好像是从银河流下来的。 赏析 眼前所见———实 发挥想象———虚 逆流直上,表现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悟诗情 总结: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气概? 《浪淘沙·其一》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表现出作者不畏艰险、逆流而上的英雄气概。 02 江南春 唐·杜牧 图片导入 江南春景 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交代写作的地点、时间及写作对象 解诗题&知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明诗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意: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酒旗迎风招展。 品读诗文 理解诗意 视觉、听觉相结合, 选取了多个意象描绘江南春景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意:南朝以来兴建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有多少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 品读诗文 理解诗意 背景资料: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佑,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兴盛的佛寺还掩映在烟雨之中,而南朝已灭亡多时了。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热爱以及忧国忧民之情。 悟诗情 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春风、 寺院、楼台、烟雨 品味意境 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 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江南美景图 03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宋】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宋代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这首诗是王安石两次变法失败后退居金陵时所写的。 知作者 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书湖阴先生壁 解诗题 大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明诗意 院内 近景 大意: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护卫、环绕着田园 明诗意 院外远景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悟诗情 结合诗意,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朴实勤快 爱好洁净 兴趣高雅 热爱生活 门前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在此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突出湖阴先生兴致高雅、热爱山水、热爱自然。 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对偶 悟诗情 该句运用了哪两个修辞手法? 景物描写———突出人物品质/情景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