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5课《妈妈的歌》第2课时《妈妈》。 【教材分析】 《妈妈》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5课《妈妈的歌》第2课时欣赏曲目。这是意大利影片《妈妈》的插曲,由B.凯鲁比尼词,切·安·比克肖曲,薛范译配。这首艺术性较高的独唱歌曲,是对伟大母爱的颂歌。全曲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开始旋律在中低音区深情地徘徊,倾诉了孩子们偎依在母亲身边的无限温情缠绵,有小调色彩;第二部分从呼唤“妈妈”起,音乐明朗奔放,采用调性转换和旋律起伏幅度增大、音区提升等手法,把歌曲层层推进到高潮,其中出现了和声大调的色彩,表达了对母亲更深切的情感;第三部分最后结束句节奏拉宽,“我永远热爱你呀妈妈,永远”连绵不断的深情呼唤,久久回荡,沁入心田。此歌是由13岁的意大利著名童星罗帕蒂尼首唱,他那纯净、晶莹剔透的童声,具有特别迷人的魅力,唱遍了世界各地。后来此歌成为很多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的保留曲目。这首歌带有浓郁的那不勒斯风味,流畅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总能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接受他人的评论中能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喜悦感、骄傲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激烈的自我确立、自我主张,对自己评论偏高,甚至有时“自高自大”,所以,在教课中要时时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示那些自高自大的孩子,劝告他们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掉信心的孩子要实时抓住时机鼓舞他们。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情绪变化比较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二)艺术表现 能够用亲切、自然、优美的声音哼唱歌曲 (三)创意实践 通过加入肢体、乐器等创意性表现歌曲的情感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母爱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够用亲切、自然、优美的声音哼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加入肢体、乐器等创意性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是谁哺育我们长大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用什么词来形容妈妈的爱?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想对妈妈说句什么话?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的名字叫作《妈妈》,板书(《妈妈》) 【设计意图:以景带情,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一)初步聆听,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频)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是意大利影片《妈妈》的插曲,由B.凯鲁比尼词,切·安·比克肖曲,薛范译配。这首艺术性较高的独唱歌曲,是对伟大母爱的颂歌。下面朗诵歌词 预设:朗诵 教师:再次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由几部分组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为2/2拍,全曲由三大部分组成,下面聆听第一部分,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部分开始旋律在中低音区深情地徘徊,倾诉了孩子们偎依在母亲身边的无限温情缠绵,有小调色彩;下面边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