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解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达成,因此解读教材十分必要。《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声音》中第3节的内容。本课的概念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声音能在物体中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科学事实。内容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不到声波的存在,对声波缺乏前概念的建构,因此要上好并不容易。另外,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的重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教学活动中的各项素材也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科学,从生活到科学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同时结合教材编写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介质中传播,了解声音能在物体中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探究实验,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经历观察科学现象的过程。 (3)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4)能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分析日常生活中声音传播的实例。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掌握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介质中传播且传播效果不同,难点在于理解声音在物体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二、说学情 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在教学之初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两课,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了自然界许多物体都会发出声音,而且每种声音听起来各不相同,可以用强弱、高低来描述声音的特点,也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且每个学生对声音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通过设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探索活动,激发学生全面了解认识声音的兴趣。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四年级学生已经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但若想加强他们的理解则需要借助生动的实例和具体形象的探究实验,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因此本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分组探索,实验为主的课堂模式,在整个教学中,始终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说学法 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勤于探究的思想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建构主义强调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开始新授前,我会先出示一个发声器,随后打开开关,发声器发出声音。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知道,声音是由发声器震动产生的,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展现声音的传播方式。由于学生对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沿直线传播的,有的认为是以波纹的形式传播的。这表明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起点,我会以此为依据,在后续教学中通过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通过该环节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旅。 (二)合作学习,把握新知 1.声音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声波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对此,我会以实验演示的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