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55935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5《诫子书》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02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
  • cover
《诫子书》教学设计、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深入品味诸葛亮的教子智慧,做新时期的君子。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深入品味诸葛亮的教子智慧,做新时期的君子。 教学难点:理解“静”的重要性和不同内涵。 教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板书课题,让学生解题。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我在这一环节通过古诗导入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简单介绍为学习做铺垫。解题让学生关注课下注释。 二、创作背景 1、《诫子书》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临终前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这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在内忧外患、战乱不断的情况下,表达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2、当时,他还给兄瑾书曰:“瞻今已8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设计意图】为学生走进文本做足铺垫。 三、初读感知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听名家方明在中央台朗诵的《诫子书》。 2、初读读准字音。 3、再读读准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4、最后结合注释读懂大意,读出老父的殷殷期盼之情。 【设计意图】“以朗读悟深沉父爱”,符合初一新生刚接触文言文的特点。本文虽短小,但字音、节奏,朗读语气、语调和感情都不好把握。以朗读进入文本,能更快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盼。 四、研读感悟 1、他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2、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3、“静”在文章出现了几次,思考其不同的内涵。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儿子的期望和自己54年人生总结,以及如何实现这一人生目标。 五、品读积累 如果要选一句送给你的朋友,你会选择哪一句呢? 诸葛家训情切切,智慧之语传千古。 静以修身是核心,俭以养德品自高。 学习谨记静为先,方可增长大才干。 成才更须早立志,志存高远换新颜。 时光匆匆如叶落,吾要珍惜好年华。 做人治学写文章,孔明自是好榜样。 【设计意图】积累名言警句,学以致用。以七字句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突出家书中传递的教育智慧。 六、拓展延伸 1、诸葛瞻后来的发展,备受人民爱戴的大英雄,和他16岁的儿子双双为国捐躯。 2、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好的家风,孕育了优秀的后代,优秀的后代,能够传承并且发扬好的家风。如果每一个家族的家风,都如诸葛家族一样,那么,中华民族就必然繁荣昌盛。 【设计意图】从文本走出来,实现语文增容阅读,把语文和生活打通。 七、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读完本文,你一定有许多感想,请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写,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作者、对文本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