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具备游记的典型特征。所至,作者的游踪明确,雨季游壶口瀑布和枯水期游壶口瀑布的两次经历为全文的框架,线索清晰,详略分明。所见,作者在简略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景观基础上,把笔墨重点放在对枯水期壶口瀑布的描写上,通过生动精妙的语言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壶口瀑布兼具磅礴气势和灵动多姿的刚柔相济之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震撼。所感,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作者巧妙地把壶口瀑布水之多态与人之多情联系起来,由自然联想到人本身,进而引出对黄河的个性解读,并引申到“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自然而独特。 【学情分析】 单元导读中提到:“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八年级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紧扣文本,揣摩品析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基本知识,欣赏独特的写景角度,引导学生寻找景与情的相似之处,从而理解结尾议论句中作者对人生、对生命、对民族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教学目标】 1.了解游记的文体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感受独特的写景角度,揣摩品析凝练精妙的语言。 3.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悟和思考,激发热爱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独特的写景角度,揣摩品析凝练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寻找景与情的相似之处,从而理解结尾议论句中作者对人生、对生命、对民族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感受把“美写足”的瀑布 梁衡说:“如果是游记,就把山水的美写足。” 1.作者去过壶口瀑布几次?第2段“龙槽”是什么意思?(通过“龙槽”认识壶口瀑布奇的特点。) 2.研读3.4段,看看作者描绘了枯水期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是如何描绘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预设: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通过品读“势如千军万马”“撞”“前呼后拥”“碎”等字词和修辞手法感受黄河磅礴壮阔,很有气势,有力量,雄的特点)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这里“跌”能不能换成“摔”字?比较两字的表达效果。品读长短句结合的句式特点。感受壶口瀑布无比惊险的特点。) ③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品读修辞手法感受壶口瀑布美的特点。) 3.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这些脚下的石是什么样?(侧面表现黄河水的刚劲和顽强抗争。) 活动练笔:补写“石对水的赞歌”这首小诗,至少要用到文中3到4个词语。 石对水的赞歌 你 的瞬间, 你 的瞬间, 你 的瞬间,(前3句写出画面) 我感到 ,(第4句写出心理活动) 在你身上我看到 , 在你身上我看到 , 在你身上我看到 。(后3句要能有精神品质 ) 二、水之形态与人生百味、民族精神 1.我们理解了作者说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可是为什么又说它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呢? ①品读第4段:“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