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61954

11 葡萄沟 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52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葡萄,教学设计,2课时
  • cover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文章。所以本课的设计,立足于文本内容,旨在给学生一次生活经历的体验,一次语文学习的历练。学生以“小游客”的身份来到葡萄沟,教师以“维吾尔族老乡”的身份出现在葡萄沟,循着文本语言,一同在美好的境界里感受、欣赏、品味、表演。师生共同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走一趟,感受文字带来的情趣,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葡萄沟人们采摘葡萄和晾晒葡萄干的微视频;准备若干葡萄、葡萄干。 2.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自主朗读课文多遍。 2.搜集葡萄沟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情境 1.课件出示葡萄的图片,相机板书“葡萄”。指导学生读准“葡萄”的读音,注意第二个字读轻声。 2.补充板书“沟”,指导学生读一读,记一记:三点水加“勾”。“沟”在这里表示地方。 3.导入:葡萄沟盛产葡萄,是个美丽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开往葡萄沟的旅游列车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们喜欢的图片开课,是为了达到“课未始,趣先行”的效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过渡:为什么吐鲁番的葡萄这么有名呢? 2.听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听清楚字音与停顿。 3.教师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碰到有生字的词语要多读几遍,并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轻轻用铅笔画个问号。 (3)读完后标好自然段序号。 4.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多音字“好”“干”和“分”。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一想:你对葡萄沟有了哪些了解? 6.组织交流:读了课文后你对葡萄沟有什么了解呢?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葡萄沟出产水果,人们最喜爱葡萄。 (2)葡萄沟的葡萄很多,很甜。 (3)葡萄沟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8.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觉得葡萄沟里的葡萄真的很棒,怪不得叫葡萄沟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夸一夸葡萄沟吗? 9.课件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赞美和喜爱的语气。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由教师示范引领,使学生对生字有多角度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对课文形成整体印象,培养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相互交流,初步感受葡萄沟的特点,从心底产生向往之情,为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一个个葡萄粒儿,上面是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用好方法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补充。 (1)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如:“沟—勾、梨—利、枝—支、城—成、钉—丁、味—未”。 (2)联系生活识字。如:“香梨、鸭梨、树枝、收衣服、城市、留下、口味”。 (3)加强音近字、形近字的区分。如:区分“分”与“份”两个字,它们意思不同,“分”读四声时表示成分,如“水分、养分”;“份”表示划分的单位,如“年份、月份、省份”。 3.课件出示一串串“葡萄”,“葡萄”的图片上写有生字新词和含有多音字“好、干、分”的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指导学生用多音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4.巩固生字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指导学生用喜爱、向往的语气读。 6.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