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跨学科实践活动1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这一跨学科项目,是针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空气质量问题以及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背景下设计的,属于“化学与环境”领域的行动改进类探究实践活动,具有较大的现实教育意义。本项目涉及的化学核心知识,包含“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主题中的空气的组成、空气质量检测,以及空气污染防治。项目运用技术与工程方法组装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结合化学、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尝试利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进行校园内空气质量检测,形成“化学与可 持续发展”的学科大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生只有在面对真实和不确定的问题情境时,通过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及实践体验,才能逐步形成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直面真实的问题,结合多学科知识,利用科学、技术、工程与环境等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从中认识到化学对社会的价值,体会化学对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贡献,全面提升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查阅资料,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污染源,以及空气污染源对人体的危害,了解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指标。 2.学会将实际生产生活问题转化并提炼出化学元素,转化成化学问题,形成综合运用化学、地理、道德与法治等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通过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提升对科学、技术、工程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将实际生产生活问题转化并提炼出化学元素,转化成化学问题,形成综合运用化学、地理、道德与法治等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将实际生产生活问题转化并提炼出化学元素,转化成化学问题,形成综合运用化学、地理、道德与法治等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分子原子知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空气质量检测一般通过检测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来评价空气质量。我们可以通过组装与使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来获取相关数据,从而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探究学习跨学科学习的必要性。 【探索新知】 【活动设计与实施】:任务一:认识空气质量检测的意义 1.空气污染:(1)主要污染物及来源(2)污染危害 2.空气质量日报: (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 ①空气质量指数;②首要污染物;③空气质量状况等。 (2) 空气质量指数:依据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计算得到的。 (3)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等。 3.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会引起人体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 ②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当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植物的耐受限度时,会造成植物细胞或组织器官受损,生理功能受阻,甚至造成植物个体死亡,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或品质变差。 任务二:参观与访谈 1.了解空气质量检测站 (1)监测站安装的仪器:空气质量监测仪,气象数据采集器,各类传感器 (2)监测站监测的数据: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气象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风速风向、雨量雪量等。 (3)数据的处理:传感器将检测结果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无线网络上传至云端,实现环境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