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忧愁 缕缕情思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作者从曾经的一段特殊感情经历和美丽的康桥写起,用极精细的工笔,为我们描绘出康桥的风韵。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那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现眼前,但诗中内容显然不仅于此。 作者通过对康桥的告别化成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唤醒心中的复杂情感,使读者体会到梦幻般惆怅的惜别之情。 二、 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好奇,情感体验相对肤浅。本文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歌中低档的忧愁,缕缕情思。通过诵读涵咏,深入体悟诗情诗意。 三、教学设想 本诗首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由康桥的景物引向诗人心灵深处,高一新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课前布置预习任务,采取诵读涵咏,整体感知、梳理文脉、思考品味、合作鉴赏、拓展迁移等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体悟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1、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人情绪的变化和诗歌的美。 2、联系诗人生平,分析诗中意象,探究康桥情结在诗中的隐喻意义,品味意境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 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体会本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并学习这种写法。 六、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诵读能力。 七、教学难点:从诗的意象中把握诗歌的艺术美。 八、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古诗里的离别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二)、志摩其人其诗 检查预习,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知识 明确: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三)诵读涵咏,体味感情 明确: 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四)再读体悟情感意境 1、建筑美: 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复应 2、音乐美: 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3、绘画美: 意象--云彩 金柳 青荇 天上虹 星辉 (五)分析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 1、《再别康桥》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水草,星辉,竹篙等自然景物。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分析总结诗文内容并讨论其中问题)———品读情感变化 明确: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 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提问:第一节中三个“轻轻地”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有无区别?在诵读的基础上仔细品味,并简要分析。 提示:首节连用三个“轻轻地”,实写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其中“正如我轻轻地来”一句中的“轻轻地”传达的是一种“故地重游”的欣喜,另两个“轻轻地”抒发的则是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得不离开康桥的无限惆怅之情。诗人初来时的欣喜对其离别时的眷恋和惆怅起着反衬的作用,从而使之更加突出。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