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原题呈现】(2024高考作文题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考情 高考考情 2023年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材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 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如果今天宝玉想表白黛玉,他有几种途径 不考虑人物性格和身份。 ①当面说、找好兄弟转达:口语传播 ②送情书、画板报:文字传播。 ③在校广播台、电视台实名为她点歌:电子传播 ④在朋友圈、QQ空间、博客、抖音等处发布表白文字或视频:网络传播 媒介的分类 (一)美国传播学家哈特的媒体介质分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传受双方都无需依赖机器 2、再现的媒介系统传方依赖机器,受方不依赖机器 3、机器媒介系统传受双方都得依赖机器 主流媒介发展简史及特点 网络传播1.0时代,具体形式:门户、博客、论坛、视频、音频、电子书、游戏.) 特点:双感官(视听)、信息量很大、传播面很大(通电有网有设备)、极易留存(电子存储)、不可靠(发布门槛很低) 主流媒介发展简史及特点 网络传播2.0时代 具体形式:社交媒体、评论区、弹幕.) 特点:固定端一移动端,单向传播一多向互动, 门户网站→APP 图文信息→视听信息 媒介的影响 如果宝玉表白被拒,那么不同的表白途径会各给宝玉带来怎样的舆论压力 1.当面说、找好兄弟转达等口语传播失败:无知情人或知情人极不会留下证据,舆论压力极小。 2.送情书、画板报等图文传播失败:知情人较少,证据可以销毁舆论压力较小。 3在校广播台、电视台实名为她点歌等电子传播失败:知情人较多,证据不易销毁,舆论压力较大。 4在朋友圈、OO空间、博客、抖音等处发布表白文字或视频等网络传播失败:知情人极多,证据无法销毁,與论压力极大. 总结 1、媒介的发展具有累加性:主要传播途径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但旧的传播途径大都会被保留。 2、媒介的发展具有补偿性: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以往的某一种媒介不足之处的补救和补偿。 3、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媒介的发展,媒介的发展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 媒介类型 该媒介的主要受众(如年龄大小、学历高低、经济贫富 该媒介的信息量(如大、中、小 该媒介的传播面(如大、中、小 该媒介的便捷度(如方便、一般、不方便 该媒介的可靠度(可靠、一般、不可靠 口耳(例如聊天、歌谣、说书) 图文(例如照片、报纸、杂志、书籍) 电子(例如广播、电视、电话) 网络(例如门户、博客、论坛、视频、音频电子书) 中老年、文化程度较低、生活在乡村、经济收入低 小 小 不方便 不可靠 中青年、文化程度较高、生活在城市、经济收入中等或以上 中 中 一般 一般 全年龄、全文化程度、全地域、经济收入中等或以下 全年龄、全文化程度、全地域、经济收入不限 大 大 大 大 不可靠 方便 方便 可靠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信息A→观察者:观察信息一理解信息一叙述信息 信息B 叙述者→ 听众:接受信息→理解信息一记录信息 信息C 记录者一读者:接受信息一理解信息一评论信息 信息D 评论者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叙述者、记录者、评论者都是传播者。 叙述、记录、评论都是传播行为, 每一次传播都会使信息发生“扭曲’ 我们接受到的都是带有“立场”和“目的”的信息。 要学会区分“事实”和“评论”。 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