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的杠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7课,始终围绕着“工具与技术”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不简单的杠杆”是第3课。教科书设计了用固定的小石块,以木板作杠杆,撬和移大石块的任务;希望学生在使用杠杆的过程中体验、了解杠杆的功能,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杠杆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估。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杠杆的功能,我将通过“对比实验来推理论证杠杆的功能”。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环节:首先通过学校维修时拦路大石头的难以搬动为导入,引出杠杆并了解杠杆的结构,紧接着我采用拉压两用测力计代替小石块,具体测量出撬动过程中杠杆的用力情况并以此推理论证杠杆的功能,最后让学生用结论分析日常杠杆工具的用力情况。希望学生在实践、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和建构“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科学概念。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了五年的小学科学学习,已经能熟练的展开科学研究,也具有高度的研究热情。在课前调查发现,在平时生活中,学生普遍知道杠杆,也看到过并使用过像老虎钳、羊角锤、烧烤夹子等一些杠杆工具,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对于杠杆的功能停留在杠杆能够省力和为人提供方便。对于杠杆在什么情况下能省力?杠杆类工又具有怎样的特点?有没有费力的杠杆类工具?对于这些问题,他们是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杠杆的结构,知道可以利用杠杆撬起重物,意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会影响杠杆的功能。 科学思维:利用杠杆模型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比较不同位置的支点时用力情况推理论证杠杆的功能。 探究实践:能通过对比实验和使用拉压两用测力计测量并记录杠杆撬动石块过程中的用力情况,会基于数据证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并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简单机械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体验和探究,认识到使用杠杆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利用杠杆的结构与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应用。 【材料准备】 学生准备:木条2根、小木块2个、石块1个、拉压两用测力计1个、核桃夹1个、镊子1个、开瓶器1个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教学课件、《用对比观察的证据推理论证杠杆的功能》学习实践项目单、实验微视频等。 【教学过程】 课间:学生学习使用拉压两用测力计 一、前置学习(预设5分钟) 1.前置学习:撬棍是一种典型的杠杆工具,请在图中找一找你认为杠杆上的三个关键点,并圈一圈。 2.教师提出,当我们使用棍子去撬东西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杠杆”工具 3.师生研讨:杠杆的结构特点,如三点的名称“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三点的运动状态等。 4.小结:杠杆在使用过程中,中间支撑起杠杆的地方是支点;手向下压的地方,叫做用力点;石头总会阻碍它往上翘的一端叫做阻力点。 二、项目名称、成功标准 1.揭示项目名称《用对比观察的证据推理论证杠杆的功能》 2.出示成功标准及作用。 三、活动过程 1. 模拟杠杆翘起石块,当石块与用力点平衡时,对比观察支点在不同位置时杠杆的用力情况。(指标1) 2.同一支点,重复测试三次,依次测完A、B、C、D四个支点后,用数据记录支点在不同位置时用力点力的大小,取中间值。(指标1;指标2) _____组 支点位置 取 值 (单位:N) 1次 2次 3次 3. 对比实验数据,说一说对于杠杆你有什么新的发现:_____。(指标3) 4.运用杠杆的“结构与功能”完成挑战:2人小组合作,用A同学的1根手指战胜B同学的1个拳头。(指标4) 5.再次回顾本课五条成功标准,完成评价。其中指标5邀请同伴进行评价。 四、拓展应用: 完成课堂作业本P43-44。 解释生活中常见杠杆类工具的使用。 五、板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