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74856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3.4 测量降水量 教案

日期:2024-11-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779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案
  • cover
4.测量降水量 【教材分析】 《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单元第4课的内容。《天气》属于地球系统中“大气运动”中的一部分,大气运动形成了天气和气候现象。《测量降水量》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继续观察天气。本课从提问学生“降水量如何测量”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学生交流测量降水量的方法中,引出雨量器的制作及正确使用,同时借助雨量等级标准来判断雨的等级,接着研讨“雨量器制作中的注意事项,思考如何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两个问题指向学生对雨量器的使用是否已经掌握,同时也指向了学生对这种方法是否能顺利迁移到对其他形式的降水的测量。最后的拓展环节则是本单元的一个中心任务,把课堂的所学延伸到课外去。 【学情分析】 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经历后,已经具备了更强的动手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事物的关注时间还是比较短暂。而且,三年级的孩子对降雨这种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保留着较浓的兴趣。这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知识储备方面:在二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天气进行过一些学习和观察,例如二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天气》《不同的季节》。学生对降水量的概念及其测量还是很陌生的,对雨量器也是从未接触,对降雨量等级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探究实践方面: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特别是0刻度的对齐位置较难操作,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的水平高度较难统一,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降雨量的工具。了解水是地球的要素之一,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影响。 2.科学思维 用整理数据、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概括一段时间的雨量变化规律,推理天气特征。 3.探究实践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用简单的图表整理、分析天气信息。 4.态度责任 在观察与测量中,能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研究兴趣,并培养持续研究天气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教学难点】 读数时的视线水平。能够利用雨量器在课后进行持续性地观测与记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直筒透明杯、锥形瓶、上大下小透明杯、直筒不透明杯、直尺等 2.学生准备:直筒塑料杯、不干胶透明刻度条、降雨装置、水槽、盛水容器、抹布、学习单等 【课前交流】 将班级分成10个区域,每个区域确定一名负责人。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还知道哪些天气? 2.观看视频:北京暴雨的新闻 3.提问:新闻里说了一件什么事?北京等地区,暴雨造成了洪涝灾害…… 4.小结:降水的多少与我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降水多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降水少了也不行,地球上的动物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水。 这个降水的多少,我们就叫他降水量。 5.怎样知道降水量的大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测量降水量”(出示课题),降水量是多少,我们怎么测量呢? 二、探索 1.明确降雨量等级标准 (1)读降雨量等级表,提问:科学家把降雨量分成哪几个等级?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不同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什么?要测量多少时间才能表示降水的情况?(板书:测量单位:毫米(高度) (2)小结:测量降水量就是要测出24小时究竟下了多少毫米的雨。天上的雨落到地上,很快就渗透到土壤里,那我们应该怎么测量,降水量多少毫米呢?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2.制作简易雨量器 测量降水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雨水收集的问题,二是测量的问题。 (1)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