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七律·长征》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 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 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 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 伟大。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 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 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 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二、整体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 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 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 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 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 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四、教学重难点 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 慨。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策略 学生自读自悟和教师引导感悟相结合,适时补充相关影像或其他资料,以丰富学生 感性认识。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 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 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 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 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 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希沃古诗词功能、动画功能) (深情):七律长征 (缓慢):七律 长征 (设计意图:揭题导入,认识诗人毛泽东;介绍长征;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 构。) (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 1、细读三遍诗: 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 辈。”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第一遍 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 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 (希沃古诗词功能) 2、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 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 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出示,生字显红) (希沃动画功能)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设计意图: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 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