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7517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确定位置(一)(说课稿)

日期:2024-11-2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188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课稿
  • cover
《确定位置》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直击本质 顺学而教》,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基于单元整合视角下的《确定位置(一)》。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我们先来看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版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的数学知识体系。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因此本节课采用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作为设计思路,采用结构化教学作为教学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我们接下来再来看教学背景分析。为了整体把握教学思路,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整体思考。 1.教材分析 我们先来看教材分析。方向与位置是图形与几何板块的一项具体内容,教材在安排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之前,在各个学段,已做了大量的铺垫。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的知识。第二学段,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及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大有帮助。 在单元课时安排上,北师大版教材将《确定位置》安排在了五年级下册,共2课时;人教版教材则安排在了六年级上册,共5课时。对比两个版本的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版本的教材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要说清楚一个地点的位置,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 2.学情分析 我们再来看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掌握了一些方位的知识,具有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经验,已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对方向的认识只限于八个方向词,对任意方向的描述是不清楚的,对影响物体位置的因素描述不完整。 3.整体思考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分析,我有了以下两点整合思考。 思考一:构建体系 感受知识整体性 数学知识之间是联系的、整体的、系统的。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感受仅用“方向”描述位置的不确定性。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类比经验,把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构建成一个整体。 思考二:多元比对,实践结构化学习 多元比对,体会确定位置的核心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两个维度的线相交的点具有唯一性,表示的位置具有准确性。将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建立沟通联系。有结构地教,有联系地学。 结合以上的思考,我对确定位置单元进行了分析以及整体构架。我将以如何确定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作为主线,将本单元分为两个大板块,在这两个板块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结构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其中确定位置(一)这节课作为起始课。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下一节课内容,再来学习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既需要学生对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行充分迁移,又奠定了学生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因此就作为本单元的关键课时。第二课时注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位置信息画图。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这样的整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以下是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体会两者是确定位置的核心因素。 3.能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目标的确立做到了“以生为本”,在这样的整合后的教学目标下,每个知识目标的背后,其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