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7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提倡“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内容要求〗“1.1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内忧外患: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救亡图存: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近代化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的基本线索,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了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知道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运动的积极性与局限性。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知道主要战役及《马关条约》内容,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抗争史实,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史事。知道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学习谭嗣同等维新人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义和团运动发展历程和抗击八国联军史实,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关于《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四课,课标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第二,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三,通过知识的拓展和深化,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洋务运动的辩证看法;第四,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因此,本节课是在分析洋务运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的发展特点来设计本节课。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图片、文字材料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时清军战舰的图片导入本课,回顾前几节学习的内容来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联系旧知,以实现知识的关联性,然后通过一则材料来引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内容,通过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最后通过与本节课相关的几则材料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视频与图片材料了解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