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84165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 9《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29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鸡兔同笼》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知识体系中学习过“买票问题、租船问题”接触过利用“列表法、枚举法、画图法”等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本节课也为五年级学习植树问题、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学会用列举法、假设法、画图法等多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古代数学 问题的趣味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学会用列举法、假设法、画图法等多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与策略 数形结合法、假设法、归纳类比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讲述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关于“鸡兔同笼”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通过讲述古代数学家张丘建的“鸡兔同笼”故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还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情境,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同时,通过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分钟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画图法辅助理解: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形(如圆圈代表头,线段代表脚)来表示鸡和兔,通过画图直观感受数量的变化 3、尝试列举法: (1)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考虑,如: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会有多少只脚?与题目给出的脚数相比,多了还是少了? (2)通过逐步调整鸡和兔的数量,直到脚的总数符合题目要求。 (3)填写学习单,记录列举过程。 4、探索假设法: (1)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兔),根据假设计算脚的总数,并与实际脚数进行比较。 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即多出的(或缺少的)脚数是由于将兔(或鸡)假设为鸡(或兔)造成的。 (2)通过计算,得出兔(或鸡)的实际数量。 (3)小组讨论,分享假设法的思路。 1、理解题意: 确保学生准确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画图法辅助理解: 画图法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单的图形来表示鸡和兔,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可感。 3、尝试列举法: 通过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考虑,逐步调整鸡和兔的数量,直到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填写学习单记录列举过程,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学习方法。 4、探索假设法: 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兔),然后根据脚数的差异来推算出兔(或鸡)的数量。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假设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25分钟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础练习:提供几道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提升:设计一些稍有变化的问题,如增加头数或脚数,或改为其他动物(如鹤和龟),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 通过提供几道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