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6531

第12课 渔家傲·秋思(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1-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3次 大小:34016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课,渔家,秋思,导学案,PDF,版含
    第 12 课 渔家傲·秋思(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的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思想感情。 (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 2.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的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 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活动一:积累字词 1.正音正字 塞 ( ) 下 燕 ( )然 勒 ( ) 寐 ( ) 2. 字词释义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 。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 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 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 ,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 。 ⑨寐: ,不寐就是睡不着。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 家,文学家,谥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 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 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脑残人称为“龙图老子”,夏 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 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 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 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写作背景。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 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3.文章体裁: 词最初称为" "或者" ",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 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 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活动三:文章朗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活动四: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边塞的秋天到了,它的景物和中原的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丝毫没有停留之意。边塞特有的大风、 羌笛、马嘶的声音随着军营的号角声纷纷响起,崇山峻岭之间,烟雾弥漫,落日朦胧,一座孤城紧紧关闭。 端起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遥的家乡,但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返回故里。悠扬的羌笛吹响, 寒霜洒满了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满头白发的将军和士兵,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二)课文主题 通过描写边塞的凄凉景色,表现了词人 ,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 (三)内容概括 1、上片描写肃杀悲凉的 。 (1)“异”字概括总的感受。 (2)三幅画面:大雁南飞、连声四起、孤城落日。 (3)描写角度:视觉、听觉。 (4)“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