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9769

【核心素养目标】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1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透镜,中的,八年级,2024,人教,格式
  • cover
教学课题 生活中的透镜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 教学方式: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法上采取探究法、实验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策略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应用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简易照相机探究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感受到合作成功的乐趣。这样,凸透镜的三种应用和各自的成像特点均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学生探究一:照相机成像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通过凸透镜将PPT上的图片的像呈在白纸上。 教师活动:组装凸透镜与代替白纸的薄膜成照相机的模型,并演示成像,学生观察,直观感受利用凸透镜可以成像。 3.用凸透镜和白纸探究PPT图片成像特点 (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距与物距哪个大?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4.阅读教材了解照相机的原理、数码相机原理,播放小视频了解手机是如何照相的。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培养阅读习惯,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15 分钟 学生探究二:投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