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2.1大气层 教学内容 大气层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掌握上述学习目标的内容 教学重点 大气分层及特点 教学难点 对流层,平流层掌握 课程难度 简单 一、知识归纳 (一)大气层 1. 概念: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2. 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3. 作用: (1)保护地球。如:避免小天体的袭击;减小地面昼夜温差。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如: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产生各种复杂的天气。 4. 大气层的温度变化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3)在0~12(平均值)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5.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 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 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 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1、对流运动剧烈,与人类生活最为紧密;2、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3、两极薄,赤道厚4、占 3/4 的大气质量,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1、臭氧集中在此,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2、气流平缓,适于飞行;3、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陨石在此燃尽。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层 500 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2) 对流 1. 液体的对流 2. 气体的对流 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二、课堂练习(较为简单,不做分类) 1.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下列有关此次发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升空过程中,火箭周围的气压一直升高 B.火箭升空过程中,火箭周围的气温一直降低 C.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低,气温低,冬季长而寒冷 D.火箭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2.2024年4月15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该火箭升空时,首先穿过的是大气层的( ) A.电离层 B.平流层 C.散逸层 D.对流层 3.如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大气对流层的空气在不同地点冷暖状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B.图2中气压较高的是甲地,多晴朗天气 C.图1中B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 D.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是向下的 4.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离开地球时首先穿越大气的平流层 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C.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 D.空间站核心舱中,宇航员们不能用密度计测饮用水的密度 5.台风“海葵”于2023年9月3日下午在我国台湾沿海登陆,如图为卫星拍摄到“海葵”登录时的卫星云图,包括清晰可见的台风眼。此现象发生在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6.如图为大气的温度、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越高 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