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07310

1.2.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案(含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日期:2024-09-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1159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自然地理,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
  • cover
课时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说明不同区域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变化,解释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区域认知)2.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解决实际问题,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等问题。(地理实践力) 知识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 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 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在 上,太阳高度为90°;在 上,太阳高度为0°。 (2)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 ,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及其以北各纬度 各纬度 冬至 及其以南各纬度 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南、北两极点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注:“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纬度差=90°-(10°+23.5°)=56.5°。 拓展延伸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 太阳直射某纬线,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该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内,同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由近大远小的规律可以推知: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称“来增去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南、北回归线之间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5° 增大至47°),赤道上为23.5°,回归线上为47° 回归线至极圈之间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 极圈以内地区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7°减小至23.5°),极圈上为47°,极点上为23.5° (2023·河北衡水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次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2.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8° B.62° C.38.5° D.85.5° (2023·河北沧州期中)下图为“世界某四地一年内正午太阳方向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Ⅰ、Ⅱ B.Ⅱ、ⅣC.Ⅱ、Ⅲ D.Ⅲ、Ⅳ 4.Ⅱ与Ⅲ地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A.均位于太阳直射的最高纬度B.均位于南北纬23.5°之间 C.正午太阳方位全年相同D.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知识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日影最短,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最长,正午最短,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日影方向永远背向太阳。 (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北半球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 (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