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4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特别是现阶段交易往往用手机支付,所以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对一元及以下人民币面值大小的认识和相互的等值转换几乎空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各种面值人民币的阶段。由于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后,再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 四、设计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因手机支付的普及,大多数学生接触人民币的机会不多,尤其是一元及一元以下的小额人民币。因此在教学本单元前,先让家长将自己知道的关于小额人民币的知识同孩子说一说,让孩子们对于人民币有初步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人民币的兴趣。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渗透合理使用零花钱,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六、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七、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八、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 九、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起读一读吧: “一张纸片花纹多, 红黄蓝绿画山河。 爸妈天天把它赚, 吃饭穿衣它来办。”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 买书买笔买文具,全都用到它。” 师:猜猜谜底是什么?(指名回答) 预设:钱 师:对了!真棒!那钱有什么用呢?(稍停,给孩子一点思考) 出示三幅图(教科书52页前三幅图) 我们来看看图片里的小朋友拿钱在干什么? 预设:购买文具;拿钱买票;拿钱买报纸 师:小朋友你用钱干过什么呢?(请3人回答) 师:有钱真好,我们可以买各种物品,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那图中的小朋友好像拿钱不是在购物,他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往储蓄罐里存钱) 师:咦!存钱干嘛呀?(指名回答) 师小结:是呀!我们要合理使用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为奖励你们,老师带来一整套的钱币。(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币的名字叫什么? 预设: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初识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