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112333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38287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七年级
,
21张
,
课件
,
城闻
,
受降
,
诵读
(
课件网
) 夜上受降城闻笛 学习目标 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能熟练背诵、默写全诗。 品味诗歌含蓄蕴藉的语言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体会诗歌的意境,探寻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背景介绍 李益处军旅中多年。多写边塞题材。艺术成就臻于巅峰。受降城,唐代有东、西、中三座受降城,诗中指西城,在宁夏灵武。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想之情的诗作。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内。有另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 01 02 1 夜上受降城闻笛 受降城 shòu xiáng chéng 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的城。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则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理解诗意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4课《灯笼》课件(共40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5-02-24)
第3课《安塞腰鼓》课件(共42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5-02-24)
第13课《卖油翁》课件(共42张ppt)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2025-02-24)
八下23《马说》课件(共50张ppt)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2025-02-24)
八下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50张ppt)(2025-02-2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