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13007

6《散步》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1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散步,教学设计
  • cover
《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单元目标 1.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 1.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2.品味标题的妙处,开放地理解课文。 3.品味关键语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4.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品味散文的诗意和情致。 5.了解对称语句的好处,关注文章语言的特点。 6.朗读课文,探究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确定目标 1.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情味。 3.品读语言,品味散文的诗意情致。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同学们,虽然已经是秋天,外面依然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我们都希望和家人一起出去走走。而同样也是一次平常的散步,作者却用心地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这次“散步”有什么深意呢?今天,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走进初春的田野,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出示PPT,板书:散步 莫怀戚) (二)感知全文(9分钟)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屏显: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如何解决?) 2.生答。教师归纳,出示PPT。 3.师:若让你们来朗读这篇散文,应该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或是怎样的语气?生答。 4.教师配乐,学生接力读全文。 (三)理解主旨(29分钟) 1.师: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母亲身体并不好,为什么他还要劝母亲出来散步呢?生答。 2.师:我们来看文章第三自然段,同学们先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圈出你觉得最能表明我迫切希望母亲出来走走的文字?(屏显: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学生朗读。教师指名回答问题。 5.师:我们来看这个句子,用下面这句话来替换原文,可以吗?为什么?(屏显:今年的春天来得迟了。)生答。教师归纳,出示PPT。 6.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字能突出表现作者的这种担忧,你能找出来吗?生答。 7.教师补充背景资料。并分析:而且作者说的是“又熬过”,这个“又”表明了什么?说明了母亲的身体是一直都不太好的。母亲年纪大了,每活一天,都很不容易,更何况是这寒冷的冬天。正因为如此,“我”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内心也是非常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所以在这么难熬的冬天过后,身为儿子的“我”迫切的希望母亲能在春机盎然的田野上走走,去感受这春天的美好。这是作者善待老人、是他对母亲生命的珍惜。(板书↓生命)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再来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这些字眼背后的情感。 8.学生朗读。 9.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看看这一家人在散步的过程中都有着怎样的表现,你更喜欢文中的谁呢?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子说一说你的理由。 10.学生朗读。教师指名回答。 11.师:老师觉得,无论把鲜花送给谁,我们都是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而且也能充分感受到这祖孙三代之间那浓浓的亲情。(板书:↓亲情) 12.师:在散步中,我们体悟生命、感受亲情,现在让我们朗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们怎么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屏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3.学生朗读。教师指名回答。 14.教师出示PPT并板书。(板书:↓责任) (四)布置作业(1分钟) 下列景物描写表达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请你仿照下面的文段也写一段景物描写,用来表达你的情绪。(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