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比较不同的土壤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三年级 下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湖北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的黏性和渗水性。 科学思维: 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举 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 3、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和分层实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点。 (2)通过黏性实验、渗水实验,观察对比得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黏性和 渗水性,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 (3)初步具备记录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4、态度责任: (1)对土壤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2)知道土壤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分析土壤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壤,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不同土壤的粘性和渗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黏性实验、渗水实验,观察对比探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不同土壤的黏性和渗水性。 教学过程 一、智慧引入 (PPT2)师:同学们好!我是燕子老师。欢迎来到科学课堂。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瞧(手势)他们来啦!(恩恩、施施、欢欢、迎迎和妮妮)(课件呈现小朋友) 合:大家好!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开启今天的科学之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5个土家族、苗族卡通人物扮演课堂学生角色,让开课有别具一格、耳目一新之感。5位卡通人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科学学习热情。 (PPT3)师:回顾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土壤的成分主要有哪些? 【预设】施施:土壤中有黏粒、沙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主要成分。 (PPT4)师:你们用了些什么科学方法来探究土壤的成分? 【预设】欢欢:我们借助放大镜观察了土壤的颜色和颗粒大小。 迎迎:用扇闻的方法闻气味。 妮妮:我们还做了分层实验。 【设计意图】开课以对“土壤的主要成分”的复习,帮助学生温故旧知,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铺垫;引导学生回顾科学探究方法,对第一课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整理和小结,同时为今天的科学探究起到迁移作用。 二、任务导学 (PPT5)师:看来,第一节课你们学习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土壤,接下来你们打算研究土壤的什么问题? 【预设】恩恩:老师,我们周围有哪些不一样的土壤?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 (课件同步呈现学习任务:“不同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以问题作为任务导学,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开启科学探究之旅。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三、活动促学 (一)观察土壤在颜色、颗粒、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PPT6)师:周末我们在植物园采集了三种土壤的样本,仔细观察三种土壤在颜色、颗粒、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PPT7) 【预设】迎迎:我发现1号土壤呈黄棕色,2号土壤深灰色,3号土壤深褐色,颗粒大小不等,有沙石。 【预设】施施:1号土壤呈颗粒状;2号土壤颗粒细小,有的结成小块;3号土壤颗粒大小不等。 【预设】妮妮:我发现1号土壤用手指捻很粗糙,硬硬的;2号土壤用手指捻,有点滑滑的感觉;3号土壤较粗糙、有大小不等的小硬块。 【预设】欢欢:我用扇闻的方法闻到3号土壤有腐烂气味;2号土壤有土腥味;1号土壤有淡淡的泥土味儿。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的学习中,已经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甚至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探究土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