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蚕出生了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综合理科编辑室 湖北教育-出卷网-教材分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能用感官和放大镜、直尺等工具观察蚕卵和蚁蚕,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 2.科学思维:理清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3.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重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想法,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考方式和态度。 4.态度责任:通过卵的孵化、蚁蚕饲养等内容学习,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蚕卵孵化需要的条件,能正确孵化蚕卵。 教学难点: 了解饲养蚁蚕的方法,能用自己的办法记录观察、调查、测量的现象或数据,以及产生的问题或想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引入学习对象———蚕。 (1)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悄然到来,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今天,老师家里,也多了几位新的客人。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2)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啊,这就是蚕。同学们,你们养过蚕吗?在养蚕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儿?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交流分享) 顺势聚焦到本课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蚕出生了》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蚕卵是什么样的? (一)围绕观察蚕卵,提出以下问题: 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去观察蚕卵呢? 小结归纳:大小、形状、颜色。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观察研究对对象。) (二)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了解蚕卵是什么样的。 1.蚕卵的大小。 (1)明确方法:尺子测量。 (2)明确要求:①全员参与;②轻拿轻放;③注意卫生;④及时记录长度和厚度。 (3)学生交流,小结归纳:蚕卵长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2.蚕卵的形状。 (1)明确方法:肉眼观察、借助工具、用手触摸。 (2)明确要求:耐心细心、轻轻触摸。 (3)学生交流,小结归纳:蚕卵近似圆形,像小米粒,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 3.蚕卵的颜色。 观看视频,交流总结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 活动二:孵化如何蚕卵? 交流讨论:蚕卵孵化成蚕卵的注意事项。 汇报、小结:干净的环境、流通的空气、一定的湿度、适宜的温度:25℃…… 特别强调,接触蚕卵和蚕后,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哦! 活动三:如何饲养蚁蚕? 1.交流、分享饲养蚁蚕的注意事项。 2.汇报、归纳:①动作轻柔:羽毛、毛笔②桑叶干净无水,尽量切碎,及时更换③保持“家”的卫生,创造无毒环境④保持空气流通。 设计养蚕日记,引导学生连续观察、及时记录、注意总结…… 三、总结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四、布置课后任务 请学生课后通过实地调查、阅书刊、上网搜索等方式,搜集有关养蚕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下节课进行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