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22150

赏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感受经典 ——优秀教学设计展示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05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赏读,教学设计,优秀,经典,感受,十二
  • cover
赏读《论语》,感受经典 ———优秀教学设计展示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注意朗读节奏和情感,在诵读中获得审美体验; 3、围绕“修身”和“求学”两方面探寻君子之道,并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重难点: 围绕“修身”和“求学”两方面探寻君子之道,并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01 新课导入 利用课本插图导入,插图为什么要把孔子的牙齿画出来,是否不雅?引入“骈齿”,是古代的帝王之相,普通人的画像中如果出现骈齿,说明他的地位非常高,可见孔子地位之高,被称为“圣人”。 02 诵读入境 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1/ 朗读环节的第一个要求:读准字音 ①找一名学生试读,注意字音准确。 ②集体朗读。 2/ 朗读环节的第二个要求:读好停顿 ①学生活动:生试读,师指导,读好停顿的同时注意声断气连。 ②集体朗读。 小结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一:反复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熟悉文本,并给予相应指导,逐步提升古文朗读能力。 03 文本探究 1、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创造一个对话情境,用《论语》中的话作为对话内容,想一想孔子的弟子会向孔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①创设杏林讲学的情境。 ②师给出范例,并邀请学生共同演读。 ③同桌互问,共同演绎。 【设计意图】同桌通过合作疏通文意,感知《论语》语录体的特点。 2、《论语》中共提及108次“君子”,本文看似内容散漫,其实也是围绕着“君子”这一话题,从“求学”和“修身”两方面展开论述。 ①《论语》十二章中提及君子首先要做到“求学”,请大家将“求学”相关的句子在书上勾画出来,并大声的读一读。 ②分别这些句子归纳到立志于学、求学态度、学习方法这三类的表格中。 ③赏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仅有才学还不能成为君子,更重要的是“德”。 ①引导学生赏析“修身”的句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②补充《论语》中其他与颜回相关的句子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③再读“贤哉,回也!贤哉,回也!” 【设计意图】通过“求学”和“修身”两方面将十二章的内容整理归纳,分析重点句子,感受君子风采,呼应单元主题。 04 拓展延伸 1、学以致用:学生选择《论语》十二章中与修身有关的一句,送给身边的朋友,并且说一说选择赠言的理由。 2、单元延伸:本单元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从前两篇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 课堂总结: 仅仅十二章的《论语》,便能挖掘到如此多的宝藏,同学们,课后希望大家能够常读《论语》,让《论语》成为一道光,指导我们求学修身,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 【设计意图】将本文所学学以致用,深层理解文本,并与前两篇课文呼应,寻找君子身上打动学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见贤思齐。 05 作业布置 1.围绕“君子品格”,就本单元的某一篇谈谈你的认识,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必做) 2.阅读《〈论语〉六章(为学)》《〈论语〉六章(修身)》,你从中汲取了哪些有利于学习的信息?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选做) 【设计意图】将“君子品格”作为单元人物形象探究的写作片段,为后面的写作课做铺垫。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进一步强化理解,内化思想,帮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思想、精神与智慧,培养民族精神。 06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求学 修身 君子 热爱自然 克服困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