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27769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一下学期生物沪科技版(2020)必修2

日期:2025-10-0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36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必修,2020,科技版,生物,学期,高一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生物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科书 书 名:必修2《遗传与进化》 -出卷网-:上海科学技术-出卷网-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蛋白质和核酸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概况遗传物质一般特点,培养生物学科“生命观念”核心素养。 2.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和归纳,进一步了解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关系。 3.基于肺炎链球菌体内外转化实验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深度探究实验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肺炎链球菌体内外转化实验过程和原理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 1.肺炎链球菌体内外转化实验过程和原理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连连看游戏 通过亲代和子代性状相似性建立连线。 问题引导:亲代给子代传递了什么物质,导致亲子代的相似性上台参与游戏回答问题。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回忆旧知,自然而然进入本节课主题。 对遗传物质早期推测科学史引入 通过问题串,归纳科学史。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摩尔根提出基因位于哪里? 20世纪中叶科学家提出染色体是由什么结构组成? 视频引入(说明早期科学家对遗传物质早期推测) 问题:DNA和蛋白质到底谁才是遗传物质?归纳和概况基因、性状、染色体、DNA、蛋白质关系的科学史。通过对科学史的归纳,以及视频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学生通过结构与功能的生命观念了解遗传物质所具备特点。 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教师讲述】介绍1928年英国大面积爆发肺炎的由来,以及R型菌和S型菌结构特点,不介绍两种菌的毒性 【引入】格里菲思的第4组实验。 R型活菌+加热致死S型菌 小鼠死亡 【提问】如果你是格里菲思,据目前的实验条件,你觉是R型活细菌导致小鼠死亡,还是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死亡? 【活动】利用卡纸制作实验材料(小鼠、活R型菌、活S型菌、死S型菌)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上述问题。 【PPT展示】 R型活菌 小鼠不死亡 致死S菌 小鼠不死亡 【提问】导致小鼠死亡的真凶是? 【PPT展示】第4组实验中死亡小鼠解剖后结果,小鼠体内存在活R型菌和活S型菌。 通过解剖结果,设计实验验证小鼠死亡原因? 结论:导致小鼠死亡的真凶是活S型菌。 【教师讲述】S型细菌致死原因,S型细菌的细胞壁外面包围着一层荚膜,由于荚膜的存在,可以帮助肺炎链球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殖。 【提问】请分组讨论第一组实验中的S型活菌是如何产生的,提出你的假说? 【资料】 1.S型菌可分为多种类型(SⅠ、SⅡ、SⅢ),R型菌可分为多种类型(RⅠ、RⅡ、RⅢ型),在自然条件下会有R型菌突变成同型的S型菌,如RⅠ突变成SⅠ。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所用的是RⅠ,小鼠体内找到的是SⅢ。 2.高温使蛋白质结构破坏,破坏后不可复原。 【提问】通过资料分析下列3种假设哪个可能性最大。 1.加热杀死的S型菌可能复活。 2.R型活菌突变成S型活菌。 3.加热致死的S型菌中可能存在某种物质 使R型活菌转化成S型活菌。 【格里菲思结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了解2种细菌结构特点。 利用卡纸设计实验,说明问题。 R型活菌 小鼠不死亡 致死S菌 小鼠不死亡 设计第四组实验S型活细菌 小鼠死亡 学生通过资料推测假设。 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打乱课本上实验顺序,学生能运用创新思维自行设计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设计,重走科学探究之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问题中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通过资料让学生自行推导正确结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