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28280

第2章 第3节 细胞核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一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必修1

日期:2025-10-0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86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一,必修,北师大,生物,学期,2章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细胞核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 -出卷网-: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 教学目标 1.基于伞藻及克隆羊实验,归纳、概括并阐述细胞核的功能。 2.通过设计伞藻的核移植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图片,概述细胞核的结构,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4.运用生物学相关知识,对“三亲婴儿”等现实生活问题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逐步培养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关注中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知道细胞中存在遗传物质,但对细胞核的具体结构、遗传物质如何存在以及细胞核如何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认识是很零散、浅显的。 本节课中通过科学分析资料,探究学习等方式,归纳概括出细胞核的功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的方式完成对于细胞核结构的理解。通过观察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对比图总结出二者的异同点。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体细胞克隆猴以及“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成就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利用伞藻系列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核的重要功能。 2.进一步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说明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 3.描述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教学难点: 1.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说明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克隆猴“中中”和“华华”[1]视频及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播放视频,出示图片,教师介绍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以及讲解该成果的研究意义。感受细胞核的重要性,体会中国科学家取得的科学成就,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细胞核的功能有哪些?借助图片资料和科研成果,感 知细胞核的重要性。寻找证据,探究功能。过渡:对于克隆技术,同学们最了解的克隆动物是哪一只呢? 是克隆羊多莉,那么克隆技术是如何进行的呢? 证据1:克隆羊的培育 展示并讲解克隆羊的培育过程,提出问题:克隆羊的性状与母羊B几乎完全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结论。 过渡:通过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实验,人们发现了细胞核对于多细胞生物的重要作用。除了克隆技术,什么样的实验也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到细胞的控制中心呢?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组成,但也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人们既能直接对细胞进行实验操作,又能直观观察到生命活动的变化,是研究细胞各结构功能的良好材料。引出伞藻的相关实验。 证据2:伞藻的切割、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1)认识伞藻 (2)伞藻实验 ①伞藻切割实验 Q:切下的伞帽不能独立存活而剩余部分能够存活,这说明细胞的控制中心存在于哪里?切去伞帽后为什么能够生出跟原来形状相同的伞帽?长出的伞帽形态是由剩余的伞柄决定还是假根决定的呢?提出伞藻的嫁接实验。 ②伞藻嫁接实验 将两种伞藻的帽切去,再将伞柄切断,并分别嫁接到对方的假根上,观察实验结果。 Q1: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过渡:假根细胞中既有细胞核,又有细胞质,那么伞藻的“帽”的形状是由假根细胞的什么结构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实验,尝试得出结论。提出伞藻的核移植实验。 ③伞藻核移植实验 将菊花形帽伞藻的核移植到去核并去“帽”的伞形帽伞藻的假根中,实验结果表明伞藻的“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决定的。 总结:通过这两个资料,引导学生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师讲解:除了伞藻这种单细胞植物外,科学家们还将单细胞动物大变形虫切割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结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