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生物进化的证据 教科书 书 名: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 -出卷网-: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 教学目标 1.说出当今生物有共同祖先以及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在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的基础上,形成生物的进化与适应观。 2.能够通过观察、提问、搜集和分析各种进化的证据、结果的交流讨论等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丰富的现存物种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这一主张。 3.基于对丰富多样的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认识,认同生物的统一性,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基于证据和逻辑,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当今的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祖先。 教学难点: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找寻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特征和共同祖先的证据。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环节一:问题探讨,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美丽的校园照片及视频,提出讨论话题“地球上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是从哪来的呢?它们祖先的形态结构是相同的吗?”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要点,按照“相同”和“不相同”分栏记录在副板书上备用。 【学生活动】学生联系初中学习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内容,以及课前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阐述观点,进行表达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了解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已有认识。 环节二:基于事实分析论证(一)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五种不同的化石证据,引导学生思考“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化石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什么信息?”待学生表达交流自身观点后,教师播放“化石形成的过程”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化石概念和类型的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视频内容,总结交流化石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根据所给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布置任务一“辨一辨:化石知多少”,将五种不同的化石进行分类,并归纳不同类型的化石的区分方式以及其能够从这些化石中获取到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展开小组探讨,对化石进行归类,并汇报交流不同类型的化石能够为生物进化所提供的信息。 【设计意图】小组探讨能够发展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汇报与评价可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交流、整合、处理的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提供资料并提出问题“在化石中,我们还能够获取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将证据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提出“各种现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这一主张。 【学生活动】精读教师提供材料,独立思考,记录要点,形成主张。 【设计意图】针对问题进行阅读,可训练学生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记录要点是厘清思路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环节三:基于事实分析论证(二)现存生物体中的证据———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有的化石记录并不完美,在现存生物体中是否有进化的印迹,可以佐证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呢”。 事实呈现:蝙蝠、鲸、猫的前肢骨和人的上肢骨图片;几种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图片。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二1.仔细观察比较几种动物的前肢骨和人的上肢骨,找出它们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2.仔细观察比较几种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图片,找出它们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3.小组探讨以上两则证据是否能够支持主张“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动物前肢骨,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胚胎发育中的共同特征,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图片直观呈现证据,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环节四:基于事实分析论证(三)现存生物体中的证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