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大单元教学设计 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模型 物质与能量 稳定与变化 结构与功能 核心 概念 一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2 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学习 内容 3-4年级 内容要求 ①能使用简单仪器测量空气的质量,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④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⑤观察并描述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⑥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业 要求 能举例说明空气具有质量这一特征,能说出空气受热会膨胀,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 能利用证据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充满各处的性质。 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的质量,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方案,观察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认识到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性,观察和测量的结果需要如实记录,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单元 内容 1.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纵向:学生在一年级《空气》一课中就已经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而在本单元教师将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会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有质量、热空气会上升、冷热空气流动形成风这样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空气,为以后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物质的变化等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横向:本单元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要研究的土壤、第四单元的水资源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而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我们身体器官的正常工作,因此看似没有关联的五个单元之间实则有脱不开的关系。 单元 学情 由于知识积累和一定的生活经验,三年级学生对于空气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借助感官来认识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的性质且能够进行描述,但是由于空气看不见而忽视其占据空间的性质,由于摸不着所以不知道其有没有质量,更不会深入思考空气流动与风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本单元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实验探究、测量描述、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等科学的方法认识空气的其他性质,利用好三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为 以后学习热胀冷缩,研究光和热等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单元 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空气占据空间,能够被压缩且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的性质 能举例说出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空气受热上升,冷热空气对流形成风 科学思维: 1.能够用实验现象验证空气的多个性质 2.能够利用模型解释风的形成 3.能够根据空气的外在特征和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建立证据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来探究空气的性质 能够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收集整理信息,分析,比较,概括出空气的性质 通过建立简单的冷热空气流动模型来理解风的形成 态度责任: 能够如实记录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备根据实验中得到的科学现象归纳总结空气的性质这一意识 了解压缩空气,冷热空气对流原理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单元 实施 序号 教学主题 课时安排 主要教学活动 1 空气占据空间吗 1 奇趣导入 观察对比课前准备好的两种瓶子,根据截然不同的现象知道”占空间”的含义并引入本课 新知探求 活动一: ①猜一猜向“神奇的瓶子”中能不能继续加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②学生根据所学解释“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的实验现象 活动二: ①出示注射器,观察并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活塞刻度线的变化,分析出密闭空间内,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可以改变,认识到空气可以被压缩 ②重复操作,改变关注点,通过感受活塞的回弹,认识到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活动三:引导学生分析压缩空气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