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热传递》大单元教学设计 跨学科概念 物质与能量 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 内容 5-6年级 内容 要求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学业 要求 5-6年级:③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④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例举它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 内容 对于热传递,学生有很多切身的感受,如盛有热水的玻璃杯烫手,但这 只是生活经验,学生不知道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以及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 为此,本单元设计了大量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现象,帮助学生分析影响热传 递的主要因素,概括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热传递的实质是热从高温物体 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进而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对于本单元主 题,学生不仅有生活经验,还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四年级学习了《冷和 热》,强调运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掌握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变化可以使物 体产生体积和形态的变化,并了解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 对于热学知识,学生经历了“进阶”的学习过程。此外,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能强化学生对“物质是运动的”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在前期从宏观层 面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借助一些表象来了解微观运动,为初中学习分子 热运动提供丰富的认知基础。 单元 学情 本单元主题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有大量的生活事例作为学习素材。这不仅为学生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分析热传递现象、抽象热传递特点、概括热 传递规律提供了充分机会,还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提供了有效 载体。同时,运用热传递知识编排多个制作活动,为学生知识迁移、设计思 维、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单元 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能归纳概括热传递的基本规律。;能运用图画等方法表达利用热传递制作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在实 践中完善想法,完成作品。 探究实践: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能运用热传递知识对生产生活中的传热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态度责任: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单元 实施 序号 教学主题 课时安排 主要教学活动 1 热传导 1 2 热对流 1 3 热辐射 1 4 物体的传热本领 2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热传导 学习内容分析 《热传导》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热传递》的第一课。通过二年级上册《天空中的星体》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光和热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三四年级时,学生已认识热空气与冷空气,学会测量气温,认识热对物质的影响。五年级学生对生活世界、自然世界中的热传递现象,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热传递现象的产生原因尚不清楚,对“热传导”概念比较陌生。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热传导”的概念,认识热传导,并运用热传导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导入,初步感受热传递现象,调动学生已有经验知道热可以在接触物体间传递。第二部分,实验探究,科学认知热传导,通过让热水变冷的任务,研究热在接触物体间的传递,知道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通过探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研究热在物体内的传递,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从而科学建构“热传导”概念。第三部分,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交流现象中的传热过程,感知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可以有热传导现象发生,通过再次测量冷热水温度,发现没有温差热传导现象就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