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31057

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诗二首》 课件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54598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8课
  • cover
(课件网) 8. 古诗二首 目录 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 一 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三 学习任务一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鹳雀楼 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名楼 鹳雀楼 新课导入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唐]王之涣 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市,因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得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楼。 背景资料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 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 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 一。鹳雀楼在南北朝时,北 周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了解鹳雀楼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他善写边塞风光,其诗意境雄浑,多为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作者简介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登 鹳 雀 楼 yī jìn yù qiónɡ cénɡ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 / / / / / / / / 朗诵诗歌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白 日 傍晚的太阳 依 靠着 尽 落下去了 黄 河 滔滔黄河水 入 海 流 滚滚流入大海 理解诗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想要 穷尽,全部 看到 千里之外的景色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目千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读读想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看到 远景。 近景。 两行诗对仗工整,厚重有力,既构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到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可理解为更远、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中的画面画下来: 理解诗意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 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理解诗意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 yī 依 亻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下结构 尸 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jìn 尽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中下结构 黄 上部扁、宽,中下部长、窄;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由”竖在竖中线;下部的撇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 huánɡ 黄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半包围结构 尸 “尸”从上、左包围“云”,全字上窄下宽,“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cénɡ 层 概括主旨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句寓理于诗,写诗人登楼所思,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