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32353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1-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6106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十五夜望月,PPT,23张,课件,三首
  • cover
(课件网) 十五夜望月 导入 同学们,图片中展现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呢? 诗人简介 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主要作品有《王司马集》。 王健(767—831) 写作背景 王建于大和五年任光州刺史,唐朝时光州人家有在庭院种植桂花的习惯。中秋之夜,王建闻桂花芳香,用桂花寄托情思,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即《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中秋节 解题 十五夜望月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观赏月亮。 尽管 jǐn 取之不尽 尽 jìn 走进生字 走进古诗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读准字音 七言绝句 走进古诗 节奏 有感情地朗读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走进古诗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字词解释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栖:歇,休息。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的思绪。 走进古诗 诗意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古诗 “地白”写中庭月色,给人一种积水空明的清冷之感。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栖鸦”既写了鸦鹊栖树的状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赏析古诗 “冷露”既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又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无声湿桂花”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暗示了桂花的浸润之久,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赏析古诗 “人尽望”写诗人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因自己的孤独想到天下人的孤独,因自己的怀人之情想到天下人的怀人之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古诗 “落”字化静为动,秋思仿佛与皎洁的月光一同洒落人间,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古诗 实写(写景) 虚写(抒情)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节日习俗? 思考 这首诗中秋月夜望月抒怀的节日习俗。 2.将最后一句诗中的“落”字改为“在”字好不好?为什么? 思考 不好。 “落”字使诗人望月抒怀的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 主旨概括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拓展积累 描写节日的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寄情于景 望月抒情 地白、树栖鸦、冷露、桂花 人尽望,秋思落谁家 谢 谢 观 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