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春到沂河》 教科书 书 名:音乐(简谱) -出卷网-:人民音乐-出卷网-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体验,了解柳琴和琵琶的外形、音色上的异同,产生对中国民族乐器喜爱之情。 2.以对比赏析、律动体验等欣赏方法感受乐曲的整体结构以及发展变化。 3.借助哼唱、范奏等方法熟悉乐曲旋律和柳琴演奏特色,让学生深入感知音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体验,了解柳琴和琵琶的外形、音色上的异同。 教学难点: 熟知乐曲旋律,能够听辨乐曲的不同主题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民族管弦乐队配置,师范奏弹拨乐器琵琶、柳琴,对比聆听两者的音色。 (2)乐器对比,了解异同 问:同样来自弹拨乐器家族,它们之间有怎样区别呢?(从外形、音色、发声原理对比) 那么今天就跟随柳琴的琴声一起前往山东,欣赏这首春到沂河。(揭题,介绍作曲家和背景) 设计意图:温故所学习的乐曲,并通过对比聆听的方式知晓两种乐器的异同,对柳琴的音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而引出课题和创作背景,奠定情感基调。 二、分段赏析 1.引子 (1)初感情绪,知晓旋律特征 第一次聆听引子(出示图形谱) 问:柳琴的演奏让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呢?(引出长轮、琶音的指法) (2)教师范奏,体验轮奏技法 教师柳琴范奏演绎,具象化体验轮奏技法。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环节的介绍乐曲出处和题目后,开始探索第一部分———引子的乐曲情绪和演奏技法特点,为之后主题乐曲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2.快板 (1)对比聆听,总结要素变化 播放快板视频 过渡句:请同学们边聆听边思考,与引子相比,快板部分音乐元素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出指法、速度、情绪的变化) (2)加入律动,融入热烈氛围 播放图形谱和学生律动视频 我们也来加入他们一起律动起来~ (3)知晓风格,提升民族音乐素养 过渡句:其实音乐源自于生活,而民族音乐更是根植于民族的沃土。 总结:春到沂河不仅传承了沂蒙山小调中 传统民族五声调式的特点。又创新式地改变了民歌中速度、节奏、节拍、织体等音乐要素,在传承创新中将民族乐器柳琴发扬光大。真正体现了民歌素材是器乐曲目创新不竭的灵感源泉! 设计意图:此片段的教学重点在于熟悉主题旋律、了解主题特征。因此在熟悉主题上,通过对比分析、律动体验以及与乐曲对比的方式,层层递进式让学生寻找到旋律的特征,从而熟记主题。而通过直观化的谱例呈现,将民族五声调式的特征归纳总结,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熟记。 3.慢板 (1)引出慢板,认识“山东琴书” 过渡句:如果刚才聆听的快板部分柳琴是以四小轮和扫弦来表现喜悦的,接下来的乐段中会发生变化吗?请同学们认真聆听! 初听旋律,引出慢板: 这段悠闲自在的慢板结合山东本土音乐中山东琴书、柳琴戏的艺术特色。 介绍山东琴书 问:而柳琴是如何模仿这些特色音调的呢?请你仔细观察老师左手的演奏手势.(示范演奏,了解琴书所运用的演奏指法) (2)纵向聆听,培养多声部听觉 过渡句:不仅如此,旋律中还加入了琴书的专属伴奏乐器———二胡。柳琴的和二胡的交替式的两声部演奏将山东琴书的音乐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好似沂河人民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设计意图:纵向主题的优美抒情,慢板部分的节奏舒缓、演奏技法丰富,体现了沂河两岸人民惬意谈论的生活氛围。以教师的亲自示范为切入点,让专业化的指法更加通俗易懂,帮助学生理解山东琴书的音乐特征,更好地理解乐器体现的音乐画面。 (3)再现快板 问:乐曲进行到这里,请同学们思考接下来的问号部分旋律和哪个乐段最相似呢? 设计意图:发挥自主思考能力,更准确地捕捉相似乐段。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音乐意境的联想,培养音乐听赏习惯。 总结:这一部分加入了更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